據新華社報道,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結束被加拿大方面非法拘押近3年後,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順利回到祖國。
2018年12月1日,在美國一手策劃下,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華過境轉機時遭加方無端拘押。《人民日報》報道稱,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旨在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的政治迫害事件。美方對孟晚舟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儘管美加一再濫用其雙邊引渡條約,以法律為藉口為其迫害中國公民的行徑辯護、開脱,但國際社會都清楚,美加所講的法律不過是服務於美國巧取豪奪、打壓異己、謀取私利的工具,毫無公正性、正當性可言。
▲圖據新華社
在孟晚舟被拘押後,有不少人認為,孟晚舟已經墜入了“美國陷阱”,而華為也將成為第二個阿爾斯通。然而,當地時間9月24日,孟晚舟在不認罪、不支付罰金的情況下離開加拿大,踏上返回祖國的征程。歷經1028天后,孟晚舟成功歸國,這是中國的一次重大國家行動,也是中國人民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
但在此之前,陷入“美國陷阱”的人並不是少數。那麼,美國究竟是如何通過司法工具等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的?
【俄第二大天然氣集團:諾瓦泰克】
CFO被美國逮捕,又一個“孟晚舟”?
據《環球時報》報道,就在孟晚舟歸國的前一天,9月23日,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集團諾瓦泰克(Novatek)首席財務官(CFO)馬克·蓋特維被美國逮捕,罪名是其存在持續數十年的逃税行為。
美國司法部官員稱,2005年至2016年期間,蓋特維未能就其未披露的收入和海外資產納税,這些資產總計超93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資產都存在其瑞士賬户上。他還指出,蓋特維試圖通過身為俄羅斯公民的妻子作為賬户受益人,來隱藏自己對這些資產的控制。目前,蓋特維因逃税、電信欺詐、虛假陳述和準備虛假納税申報單等多項罪名,可能面臨長期監禁。
▲馬克·蓋特維。圖據網絡
蓋特維自2003年開始擔任諾瓦泰克首席財務官,並從2010年開始擔任該集團管理委員會副會長。長期以來,他一直是該公司在西方投資者面前的形象代言人。作為俄羅斯最傑出的企業高管之一,蓋特維於2019年獲得了俄羅斯公民身份。
當地時間9月24日,蓋特維同意繳納8000萬美元保釋金,64歲的他將被釋放出獄,但他將被軟禁在家,接受GPS監控,並必須交出自己的護照。
外媒報道稱,蓋特維被捕之際,俄羅斯正在努力應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監管挑戰。兩週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佈“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成。該管道將沿着波羅的海海牀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這一計劃一直遭到美國的反對。
然而,“北溪2號”建成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上訴要求免除歐盟的“捆綁法”時敗訴了。根據這一法律規定,一個公司不能同時擁有輸送管道以及管道中輸送的天然氣。該法律還要求第三方加入能源基礎設施,這使諾瓦泰克成為打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數十年天然氣出口壟斷的候選人。
在蓋特維被捕後,諾瓦泰克方面表示,此事對公司的運營和財務活動沒有任何影響,該公司也沒有捲入相關訴訟之中。而克里姆林宮在9月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十分關注蓋特維的命運,但由於税收是美國內部問題,而蓋特維擁有美國國籍,俄羅斯政府無法干涉此案。不過,鑑於蓋特維同時是俄羅斯公民,克里姆林宮將關注此案,並準備提供幫助。
【法國工業巨頭:阿爾斯通】
銷售副總裁被捕後,公司慘遭“肢解”
2013年4月14日,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國際銷售副總裁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在美國紐約肯尼迪機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隨後,美國司法部以阿爾斯通2003年在印尼發電站項目中的腐敗問題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為由,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
然而,這場抓捕行動的最終目標並非皮耶魯齊,而是被美國政府瞄準的阿爾斯通集團。當時,阿爾斯通是世界工業的佼佼者,並在能源領域“實力碾壓”美國巨頭通用電氣。但也正因如此,阿爾斯通成為了對方的“眼中釘”。皮耶魯齊被捕,僅僅是通用電氣夥同美國政府“肢解”阿爾斯通一系列行動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圖據央視新聞
在皮耶魯齊被捕後,有4位阿爾斯通高管相繼被美國逮捕。人心惶惶之下,美國政府和通用電氣通過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以130億美元的低價,脅迫阿爾斯通將其核心業務——電力業務出售。不僅如此,在收購完成後,美國司法部還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
5年後,當皮耶魯齊走出監獄時,這家曾經橫跨全球電力能源與軌道交通行業的商業巨頭已經徹底被美國“肢解”了。
這是一場針對阿爾斯通的“圍獵”,也是美國濫用“長臂管轄”和各種不可告人的手段,削弱外國競爭對手,從而鞏固自己經濟優勢和霸權的一起典型案例。
▲法國工業巨頭阿爾斯通被瓦解。圖據新華社
2019年,皮耶魯齊在出版的《美國陷阱》一書中,詳細記述了自己遭遇的種種荒唐,並剖析了美國是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的。
他在書中寫道:“這麼多年來,美國開發了一套彈性系統。在上游,美國利用強大的情報武器獲得外國公司簽訂的大額合同信息;在下游,它動用複雜而嚴密的法律武器對那些不遵守規則的公司提起刑事訴訟。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武器庫,它使美國公司更加方便地削弱、打擊,甚至收購它們的競爭對手。”
皮耶魯齊稱,自己在此事件中成為了一名“經濟人質”,而美國對阿爾斯通的“圍獵”從頭至尾就是一場精心編織的“美國陷阱”,但他和阿爾斯通絕非唯一的受害者。據他統計,自2008年以來,美司法部海外反腐調查案中,僅30%涉及外國(非美國)公司,但這些公司貢獻了67%的罰款總額;罰款逾一億美元的26個案例中,21個是外資公司,包括西門子、道達爾和戴姆勒等知名跨國巨頭。
【法國芯片卡巨頭:金普斯】
創始人被美情報部門逼宮出局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全球究竟有多少企業及公司高管成為了美國霸權的犧牲品,但曾經的芯片卡巨頭法國金普斯公司的創始人馬克·拉敍斯正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馬克·拉敍斯在自己出版的《芯片陷阱》一書中,詳細講述了自己一手創建的獨角獸企業,是如何被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瓦解的。
▲馬克·拉敍斯。圖據新華社
拉敍斯是一名法國半導體行業專家,他於1988年創建了一家名為金普斯的芯片卡製造公司。到2000年底,金普斯已成為了全球芯片卡領域的領頭羊,佔據了全球40%以上的市場。
令拉敍斯沒有想到的是,公司迅猛發展,使其成為了美國的“獵物”。他在書中寫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派出了德太投資集團,以“進入美國市場”為由注資金普斯,並與金普斯的另一大股東德國匡特家族結盟,暗中掌握了金普斯的絕對控制權。
不僅如此,德太集團還僱傭了安全風險調查公司跟蹤拉敍斯和他的妻子,他的電腦和手機還遭到了黑客入侵,甚至被盜。
在兩方的聯手逼迫之下,拉敍斯於2002年被迫辭職。隨後,曾在中情局風險投資機構IN-Q-TEL董事會任職的美國人亞歷克斯·曼德爾,成為了金普斯的首席執行官。“後來再回看德太投資集團的注資,我和我的團隊已完全明白:其目的並不是像它承諾的那樣擴大公司規模、幫金普斯進入巨大的美國市場,而是要完全控制金普斯。”拉敍斯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道。
拉敍斯表示,2013年,前CIA職員斯諾登披露了其在美國情報部門工作時獲得的機密信息:美NSA聯合電信公司和一些歐洲國家政府,通過芯片卡實施了眾多全球性監控項目。這讓他恍然大悟,為何美國當年會盯上金普斯,其目標正是通過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監視整個世界。
用拉敍斯的話總結,金普斯事件只是美國利用其國力不擇手段竊取信息的歷史之一。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依靠自己的技術優勢,“痴迷”於偷窺和竊聽普通人、競爭對手甚至盟友。而美國一向標榜的“自由市場”“充分競爭”等價值觀可以説是非常虛偽了。因為美國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已成為了一種常態。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