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20日電 題:在“愛國者治港”旗幟下再出發——記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
新華社記者
冬日香江,天朗氣清,寒風擋不住香港市民選賢舉能的熱情。經歷了10多個小時緊張有序的投票,香港特別行政區順利完成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迎來由治及興的嶄新希望。
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是落實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原則的生動實踐,將有效提高特區治理效能,推動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為香港實現長治久安、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定堅實基礎。
工作人員開始點票(12月19日攝)。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於19日約23時順利結束。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兼具廣泛參與和充分競爭的選舉
12月20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伴隨着鮮花與掌聲,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當選者陸續登台,合影留念並接受祝賀。根據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從70人增至90人,其中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議員40人,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30人,分區直接選舉產生的議員20人。
過去因為選舉方式的不同,功能團體選舉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會更多關注界別和地區利益。在新選制下,選舉委員會選舉、功能團體選舉、分區直選三種方式產生議員,確保立法會既能代表各界別、各地區的利益,又能更好代表香港整體利益;既能對特區政府施政進行監督,又有利於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順暢溝通,鞏固和維護基本法規定的行政主導體制。
選委會界別當選議員黃元山的選舉宣傳單張上,清晰寫着“國為根 民為本”。作為來自智庫、首次出選的“新面孔”,他切身體會到香港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
“從過去一個多月的競選活動所見,來自不同背景的候選人都是理性和務實地比拼理念、政綱和能力,社會也迴歸理性討論。”黃元山説。
陳恆鑌(左)在社區街頭傾聽市民聲音(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在分區直選部分,選民人數高達51萬的新界西南備受關注。當區參選人陳恆鑌勝出後坦言,選舉競爭激烈,勝出並不容易。
在地區服務了20年的陳恆鑌,具有16年區議會和9年立法會議員經驗。他表示,定當不辜負選民期望,落實政綱,將選舉期間收到的意見帶到議會,反映選民呼聲。
在位於香港黃埔的投票站,選民在排隊準備投票(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從此次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背景看,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台灣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又有充滿衝勁和創新力的新一代年輕人。參選者背景的多元化可謂前所未有。
新的選舉制度引入了充分競爭。從報名情況來看,很多界別競爭激烈,比如功能界別裏的教育界,有5名參選人競爭1個席位。“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發展智慧醫療”“協助基層向上流動告別‘劏房’”……一份份貼近民情、聚焦發展、有建設性的政綱,凸顯本次選舉的嶄新風氣,為香港重回發展經濟民生正軌、破解深層次矛盾增強了信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有關全國性團體代表界別當選議員陳勇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恰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有關全國性團體代表界別當選議員陳勇所言,沒有一個議席能自動當選,沒有人能“躺贏”,“大家比拼的是政綱、人品和能力”。
“新選製為香港帶來了新氣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齊鵬飛説,這次選舉嚴格按照特區法律,在特區憲制框架內公平、公正、公開進行。選舉結果彰顯民意期待,是一場具有示範意義的里程碑式選舉。
夯實“愛國者治港”根基 走出“泛政治化”泥沼
這是香港街頭的海報(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近年來,劣質選舉文化給香港社會造成了破壞與動盪。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出,癥結就在於“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沒有得到全面貫徹和充分體現。
根據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報名參選者需要獲得選舉委員會提名,並達到一定門檻。選舉委員會成員將在確保候選人符合愛國者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民意認受、治理能力等因素,再決定是否讓其“入閘”。這樣一套愛國人才的選拔機制,為選賢任能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對立法會結構進行優化,賦予選委會選舉產生立法會部分議員和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職能,這些制度安排既有效排除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特區治理架構,讓特區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也有利於推動立法會去政治化、去極端化,促進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順暢溝通。
在全新的制度設計下,此次立法會選舉競選文化煥然一新,理性、務實、多元、公平,這種良好風氣對為港人謀實惠、謀福祉、全面發展經濟、全面改善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但在遍佈香港各區的投票站,前來投票的選民仍絡繹不絕。他們投下的不僅是選票,更是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心、對國家富強昌盛的美好希望、對香港繁榮穩定的共同心願。
在位於香港灣仔的投票站,選民在排隊準備投票(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在九龍中選區,科創工作者李偉康一早就完成了投票。“安居樂業最重要,香港人就希望好好過日子。之前一些立法會議員經常盲目爭論甚至搗亂,什麼正事都不做。”他説,香港早該從政治爭拗和對立對抗中解脱出來,認認真真謀發展。
因應疫情防控需要,香港特區政府在蓮塘、羅湖、福田口岸設立臨時投票站。“從羅湖口岸到香港海關只需十分鐘,沿途都有義工服務,出入境管制站消毒乾淨,看得到大家都想為香港出一分力!”在深圳工作的香港市民何子翔説。
在位於香港灣仔的投票站,選民前來投票(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何子翔坦言,十分期待新選舉制度帶來新的健康議政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讓我們這些港青有了更廣闊發展空間。這次為港為己,我都應該投一票,選出愛國愛港的立法會議員,幫助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珍惜香港這個家,是所有真正關心香港、愛護香港的人的共同心聲、共同期盼和共同責任。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指出,“愛國者治港”政治基礎得到鞏固,讓真心愛國愛港、有志於服務香港的人士盡顯所長。“擺脱‘港獨’‘黑暴’干擾,遠離政治內耗和爭拗,‘東方之珠’得以綻放應有的色彩和輝煌。”
在中央關心支持下邁向良政善治新未來
這是香港景色(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隨着香港國安法落地和特區選舉制度完善,香港社會秩序恢復穩定,經濟數據呈現喜人態勢:新股集資額逾5000億港元,同比增加約50%;今年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上升5.4%……
連接國家、溝通世界的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角色和制度優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是為香港描繪了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宏偉藍圖。
“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應能深刻領會香港所處的時代機遇,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與特區政府一道集中精力破解深層次矛盾,帶領香港找準‘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發揮更大作用,創造美好未來。”香港海外學人聯合會理事、香江智匯秘書長顧敏康的話,道出了700多萬香港市民的心聲。
打造北部都會區,完善香港空間佈局;確保土地持續供應,滿足市民住房需求;改善上市機制,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推動綠色金融……人們欣喜地發現,這些香港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也以不同形式出現在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參選政綱上。
“新一屆立法會將會迴歸良政善治、為民謀福祉、推動香港向前發展的正軌。”功能界別旅遊界當選議員姚柏良信心滿滿地説,“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未來將團結旅遊業界,解困局、保人才,為旅遊業再起飛而努力。”
香港電子健康聯盟主席錢國強擁有此次選舉新設的科技創新界團體選民代表投票資格。他坦言,過去蹉跎了太久,現在必須抓緊時間,香港太需要集中精力辦實事。幸運的是,在中央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和港人齊心協力共同奮鬥下,香港已經踏上再出發的新起點。
在“愛國者治港”旗幟下,新選制最大限度拉長包容多樣性的半徑,畫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這是香港景色(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徵程。
“實踐證明,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偉大祖國的堅強支撐,有全國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的同心協力,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一定能夠保持,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不久前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樣擘畫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的光明前景。
香港特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特區立法會前主席範徐麗泰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在香港特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特區立法會前主席範徐麗泰看來,香港和內地同胞擁有共同的中國夢,就是希望國家富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今,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愛國者治港”旗幟高揚,香港同胞凝心聚力再出發。“只要我們努力,我完全有信心,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必將再現燦爛光華!”她説。(記者牛琪、趙博、陳舒、蘇曉、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