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北京市西城區黨政代表團來到康西瓦烈士陵園,悼念長眠於此的113位英烈。於志強攝
“紅牆畔,柳蔭街,真情無限;軍民誼,魚水連,代代相傳”,傳唱已久的現代京劇唱段——《西城雙擁頌》,又添動人新篇章。
北京市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之一,是黨、國家和軍隊的不少首腦機關所在地,曾連續十次被命名錶彰為“全國雙擁模範城”。近年來,西城軍民將踐行“紅牆意識”“柳蔭精神”貫穿雙擁全程,不斷開創軍政軍民團結新局面,推動雙擁工作創新發展、落地見效,以首善標準唱響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魚水新歌。
軍民共建為人先
雙擁展室見證光輝歷程
推開“柳蔭街”牌匾下的紅色大門,寬敞明亮的室內,藤椅、縫紉機、軍用水壺……許多見證着柳蔭街幾十年雙擁歷史的文物靜靜陳列。牆上軍綠色的展板,講述着這條街40多年的雙擁歷程。
“我們柳蔭街是大城市軍民共建活動的發源地之一。”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柳蔭街社區居委會主任範麗麗告訴記者,1982年,駐柳蔭街的北京衞戍區某部與柳蔭街社區攜手共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從這裏走向全國,徐向前元帥欣然揮筆題詞:“柳蔭軍民文明街”。41年來,柳蔭街社區多次被各級評為軍民共建模範單位,成為全國軍民共建工作的一面旗幟。
2019年,什剎海街道在柳蔭街社區辦公新址打造全市首家街道級“雙擁展室”,並於同年八一建軍節當日竣工揭牌。雙擁展室回顧了雙擁工作從延安時期到新時代的發展歷程,展出大量歷史照片和擁軍實物。“這幾年雙擁展室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基地,來參觀的幹部羣眾很多。”範麗麗説。
學習輝煌歷史,激發前行動力。多年來,西城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帶頭參加“軍事日”活動,體驗軍營生活,接受國防教育。今年3月11日,區委領導來到區民兵訓練基地看望慰問西城區2023年春季入伍新兵,鼓勵他們在新徵程上展現新時代西城青年的愛國擔當。
2022年,西城區進一步完善區委常委常態化聯繫部隊機制,統籌推進區域雙擁工作創新發展。支持部隊戰備值勤和營院改造,完善文體設施……多年來,區委、區政府適應部隊建設需要,大力改善營區周邊交通狀況,為官兵執勤訓練和出行提供便利,積極拓展社會服務範圍,官兵物質文化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特色項目新發展
37個擁軍品牌形成矩陣
柳蔭街社區的一處綠樹花叢中,為營救落水工人犧牲的警衞戰士袁滿囤烈士的雕像已矗立40年。近來,不少市民注意到,潔白的烈士雕像繫上了鮮豔的紅領巾。
“這是小學生英烈守護隊的成員們為烈士佩戴的。”什剎海市民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4月,周邊幾所小學聯合成立了袁滿囤烈士園小學生守護隊。暑假期間,每天都有學生來清掃衞生,定期為烈士雕像更換紅領巾。”
作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袁滿囤烈士紀念碑周圍常年整齊潔淨,鮮花不斷。為用好烈士紀念設施、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今年西城多所小學聯合成立袁滿囤烈士園小學生守護隊,組織學生清掃烈士紀念碑周邊衞生,擦拭烈士雕像。
守護隊的成立,為西城區又新增了一個“擁軍品牌”。
在西城區各街道和社區,區域雙擁特色品牌建設是雙擁工作的一大亮點。截至目前,全區擁軍品牌已從2020年的28個發展至37個,逐步形成“一街(道)一品(牌)一典(型)”格局,持續培育“社會化擁軍”“科技、金融、非遺文化和民俗文化擁軍”等特色擁軍服務項目。
傳統擁軍品牌“紅牆衞士”和“好軍嫂”評選,也於今年第三季度公佈表彰人選。7月11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的“軍民魚水頌雙擁——西城區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週年大會”上,西城區黨政領導幹部為2022年度“紅牆衞士”和“好軍嫂”代表頒發了獎盃和榮譽證書。
在頒獎現場,西城區委領導表示,駐軍部隊和廣大軍屬既是西城發展變化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西城繁榮穩定的參與者、締造者,充分發揮擁政愛民模範的榜樣示範作用,將進一步激勵西城軍民攜手同心,鞏固軍政軍民關係。
心繫邊防情誼深
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
8月26日,喀喇崑崙山,新疆軍區某邊防連哨所迎來了一羣特殊的客人。
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孫碩帶領西城區黨政代表團一行來到哨所,看望慰問邊防官兵,代表110萬西城人民為戍邊將士送上誠摯問候。
該邊防連是西城區的共建結對連隊。自結對以來,遠在千里邊關的邊防哨所,就成了西城幹部羣眾心中常常掛念的地方。
今年春節期間,結合“情繫邊海防官兵”春節專項慰問活動,西城幹部羣眾為哨所官兵郵寄260份慰問禮包和180封慰問書信。西城區還組織文藝骨幹錄製“放歌新時代、攜手新徵程”文藝演出視頻,為邊防官兵送去祝福。哨所駐紮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0%左右,西城區專門為哨所捐贈50台製氧機。
“我們行動是很快的。”西城區雙擁辦工作人員説,“作為共建對子,就應當實地去看看,瞭解官兵有什麼需要,為官兵做點實事。”
今年7月,西城區還邀請12名邊防連官兵代表到西城區參觀。在柳蔭街社區雙擁展室,官兵代表參觀展陳,聽取講解。當天恰逢一名戰士過生日,官兵與柳蔭街“柳媽媽餃子隊”成員一起包餃子、吃蛋糕,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在京期間,邊防官兵還參加了在陶然亭少年宮舉辦的“山河萬里遠,國防在心中”暨西城區第十二期少年先鋒團校國防教育宣講活動,300餘名西城中學生與邊防官兵共話國防。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西城區教委與邊防連建立學習交流長效機制,邀請邊防官兵常態為西城區青少年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文明城區共創建
擁政愛民胸懷“一團火”
今年的3月5日,是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西城區白紙坊街道北京大觀園內,“小熔爐班”雷鋒志願者服務隊的橫幅又掛起來,幾名武警官兵攜帶理髮用具,為社區居民免費理髮。
這已是“小熔爐班”傳承雷鋒精神,服務社區居民的第59個年頭。
1964年,某部“小熔爐班”首任班長王國禮因學雷鋒事蹟突出,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所在班被譽為“小熔爐班”。近60年來,“小熔爐班”所在連隊歷經多次調整改革,戰士們始終把雷鋒精神融入使命任務、崗位職責。
“小熔爐班”戰士結對幫扶轄區高齡獨居優撫對象,參與“守護濱水綠道”環保志願活動,幫扶社區困難殘疾人家庭。從街頭巷尾為羣眾義務修鞋,到在首都功能核心區開展志願服務,改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傳承。正是這種“熔爐”精神,讓官兵心中始終燃燒着一團火,“小熔爐班”所在中隊多次獲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小熔爐班’所在的武警北京總隊某支隊,是我們西城區多個社區的共建單位。”雙擁辦工作人員説,“通過與該支隊共建,各類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在西城區蔚然成風。”
近年來,駐西城區部隊官兵積極參與文明城區創建,協助開展治安巡邏、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便民活動,主動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部隊官兵連續16年開展“幫困助殘送温暖”活動, 積極開展捐資助學、醫療救援、義務獻血等暖心活動,彰顯了駐軍部隊熱愛西城、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褚健、徐晗琪、王鈺)
見證者説
待兵如親柳蔭情
■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柳蔭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範麗麗
1982年,柳蔭街成立軍民共建領導小組,開創了全國大城市軍民共建工作的先河。2015年,我來到柳蔭街社區,以“魅力柳蔭、活力雙擁、特色共建”為抓手,紮實推進雙擁工作。
從“敲鑼打鼓迎新兵”到“老兵再出發”,柳蔭街全流程、多方面關心關愛軍人。我記得有一名叫任恩天的新戰士剛入伍時,母親病重,家庭困難,身在部隊的他常常掛念。瞭解情況後,我多次與小任談心,發動官兵和社區居民捐款捐物,協調醫生為他的母親看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任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小任也能安心服役了。現在,我們依然保持着聯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為解決軍人的“後路”問題, 社區牽頭髮起“老兵再出發”活動,根據退役軍人需求組織專場招聘會。目前已聯合106家單位,長期提供就業崗位。從柳蔭街社區範圍內營區退役的每一名官兵,都會收到“柳蔭街榮譽居民”證書,憑此證不論何時回來,柳蔭街都會為他們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