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丁玲
3月1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專場新聞發佈會,多個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通報2020年廣州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情況。
市監局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82宗
發佈會上,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力表示,廣州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消費維權主力軍作用,嚴厲查處消費侵權行為。開展價格監管執法方面,向全市639家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全覆蓋派出駐場監管人員,加強對糧、油、肉、蛋、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品種價格的市場巡查,嚴厲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查辦價格違法案件涵蓋教育、醫療、銀行、物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電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領域。全年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82宗,實施經濟制裁4951萬元。
廣告和網絡監管力度也在加大。新建廣州市互聯網廣告監測平台,監測廣告615.6萬條次,是2019年的近30倍;查處虛假宣傳等違法廣告案件243宗,罰沒2299.5萬元。開展“2020網劍行動”,責令整改網站735個,提請關閉網站69個,查處網絡違法案件60宗,罰沒231.8萬元。
深入促進放心消費創建。丁力表示,市、區兩級均建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暨放心消費創建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依託12315投訴舉報平台、12345政府熱線和各級消委會接受處理消費者舉報投訴。
公安破獲食品藥品類刑事案件743宗
食品藥品安全是消費者較為關心的問題,廣州打擊食品藥品及涉疫醫用防護物資違法犯罪工作成效如何?廣州市公安局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偵查支隊政委楊照輝表示,2020年,廣州警方共破獲食品藥品類刑事案件743宗,刑事拘留1331人,逮捕1000人。
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違法犯罪方面,2020年共偵辦涉食品非法添加類案件101宗,刑事拘留103人,逮捕71人。其中,偵破1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蔬果案”,刑事拘留28人;並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打擊“問題涼茶”“問題豆芽”等專項行動。
嚴厲打擊食品製假售假違法犯罪方面,2020年,共偵破食品領域製假售假類公安部督辦案件1宗,發起省級“思風號專案”收網6次,偵破特大製售假冒奶茶商標標識案、非法生產銷售假劣月餅案、特大製售假冒紅酒案等一系列大要案。
嚴厲打擊防疫醫用物資製假售假違法犯罪方面,2020年累計偵破涉口罩、防護服等刑事案件105宗,刑事拘留141人。最近,廣州警方偵破1宗特大假冒醫用口罩案,搗毀假劣口罩生產、倉儲窩點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查獲假冒口罩52餘萬個。
約談8家、關停1家涉“密考”培訓機構
“廣州全面排查、密切關注‘密考’相關線索,嚴厲打擊校外培訓機構與民辦學校合作擇優選拔新生等做法。”廣州市教育局宣傳與思想政治教育處處長劉琦寶表示,廣州市教育局在官網發佈了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對部分培訓機構與個別學校涉嫌違規招生宣傳等問題嚴肅核查,組織約談8家涉嫌違規培訓機構,並將相關線索移交屬地教育局進行查處,依法依規關停1家機構。
同時,廣州市教育局搭建廣州市民辦學校(含校外培訓機構)網上年檢平台,全面推行校外培訓機構網上年檢。劉琦寶表示,廣州組織大力推廣《教育部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明確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執行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三個月的要求。
縮短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審理週期至44天
“2020年廣州法院受理的消費者權益 保護民事案件同比增長 198.3%, 其中預付式消費引發的糾紛尤為突出。”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高級法官陳冬梅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企業經營生存受到衝擊,尤其是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低,出現關門停業捲款失聯等情況。教育培訓、美容健身等行業的預付式消費服務糾紛較多,2020年數字法院受理此類案件共4978件,佔 消費類民事案件總數的56.2% 。
據陳冬梅介紹,與其他民商事糾紛相比,消費者權益保護個案標的額較小,多在2000元至3萬元不等,此類案件權利義務關係明確,小額訴訟程序的使用便於案件快審快結快執。2020年,廣州基層法院使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的比例達69.65%。
為優化小額訴訟程序,廣州法院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縮短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審理週期至44天。此外,廣州市司法局副局長譚祥平介紹,人民調解工作也在化解消費糾紛中發揮作用。
[數説]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全年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82宗,實施經濟制裁4951萬元。
2020年,廣州警方共破獲食品藥品類刑事案件743宗。
廣州市有832家消費維權服務站,放心消費共建單位4591家,有63家企業進入全國12315平台開展在線消費糾紛解決。市場監管職責範圍內舉報按時核查率為95.6%,投訴按時辦結率達到98.2%。
廣州市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3316個,鎮(街)、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2020年,廣州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排查預防化解矛盾糾紛91710件,同比上升6.43%,調解矛盾糾紛73319件,調解成功率98.99%,調解協議涉及金額約43.86億元。
套路! 上下九水果檔“呃秤” 秤準心不準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煥坤、實習生唐廣蔚、通訊員荔宣報道:3月15日,廣州市荔灣區2021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諮詢活動在永慶坊舉行。活動中,荔灣區市場監管局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通報。2020年,荔灣區市場監管局共受理投訴、舉報、諮詢、建議等各類工單58304宗,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70.57萬元。
上下九水果檔“秤準心不準”的現象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早期“呃秤”行為主要是利用不合格電子秤進行騙秤,近年來,“呃秤”行為以“秤準心不準”的形式改頭換面出現,即電子秤基本合格,可秤的擺放可能存在遮擋、反光等現象,部分商家故意不提醒消費者確認重量,誘導消費者草草付款。據介紹,荔灣區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涉嫌騙秤違法行為和水果抽檢不合格的水果檔進行立案查處、關停,保障了消費者權益。針對消費者維權不便問題,荔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總局部署及時將原工商、質檢、食藥、知識產權、價監等五條投訴舉報熱線及平台統一整合,方便消費者權益受損時及時維權。
荔灣區市場監管局消保與抽檢科副科長董豔向記者介紹,放心消費單位共建工作一直在持續,通過引導誠信經營的商家簽訂承諾書共同開展活動。“今年引導審核了47個共建單位,累積下來共有236家。”董豔特別提醒,疫情開始以來,餐飲旅遊退費、教育培訓退費相關的消費維權案例增多。
加料! 鮮切蔬果賣相誘人 當心泡過增白藥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楠、通訊員陳中莉報道:不少市民會直接購買削好皮的蔬果,因為無皮蔬果看起來白白淨淨、賣相誘人。然而,這些水果可能被加料浸泡過。記者15日從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瞭解到,該院近期審結此類“蔬果加料”刑事案件29件,其中14件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查,14件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人銷售涉案產品合計近10萬斤,涉案銷售金額超50萬元。
張某、汪某某於2019年8月起在廣州市荔灣區某市場檔口,長期使用並銷售用焦亞硫酸鈉、一水檸檬酸等物品浸泡過的去皮土豆(馬鈴薯)、芋頭,後於2020年4月22日被公安機關查獲。經統計,被告張某、汪某某銷售浸泡過焦亞硫酸鈉、檸檬酸的已削皮土豆、芋頭約65000斤,價款共人民幣約167500元,此案在該批案件中涉案金額最大。
海珠區檢察院審查後,向海珠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海珠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判令被告張某十倍支付懲罰性賠償金1675000元,予以上交國庫,並在地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發表經法院認可的賠禮道歉聲明。
法官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去皮蔬果時,可以從食品的色澤、氣味等方面進行判斷。焦亞硫酸鈉具有增白、防腐的作用,所以外觀異常潔白的去皮蔬果要謹慎購買。
下藥! 涼茶一喝就“見效” 原來加了布洛芬
據新華社電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15日公佈保護消費者權益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廣州海珠“特效涼茶”案備受關注,兩被告被判處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支付已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225000元。
李某清、盧某梅二人在廣州市海珠區經營涼茶店鋪,銷售自制涼茶。為了增加涼茶銷量,自2018年11月起,二人自行購買西藥並擅自添加在自家涼茶中,對外銷售時號稱是可治療感冒等疾病的所謂“特效涼茶”,至案發時已生產、銷售添加西藥的涼茶共計22500元。經鑑定,李某清、盧某梅售賣的涼茶中含有醋酸地塞米松、對乙酰氨基酚、醋酸潑尼松、布洛芬等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西藥成分。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於2019年8月1日立案,後提起訴訟。經查,李、盧二人均不具有醫師或藥師資質,亦無醫藥從業許可和從業經驗,非法添加藥品的種類、質量、用量無法預期,可能會對用藥者器官造成無法控制的危害性反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顯著或者永久的人體傷殘或者器官功能損傷等嚴重後果。
2020年1月23日,海珠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訴請兩被告承擔懲罰性賠償等民事責任。判處兩被告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支付已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225000元,並在全國範圍發行的媒體上賠禮道歉。
作者:丁玲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