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張任重
最近,新疆棉花被頻頻推上輿論風口浪尖。所謂新疆棉花生產存在“強迫勞動”等謊言謬傳一時,一些國際知名品牌隨波逐流抵制新疆棉花自我獻醜。不僅中國各界有力抨擊了這些荒謬言論和行為,國際社會有識之士也紛紛站出來力挺中方立場,從客觀和專業的角度為新疆棉花辯護。近日,巴基斯坦全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所有針對新疆棉花的指控都是毫無意義的,目的無非是將中國的經濟崛起進行政治化而已”。
哈立德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領先的棉花生產國之一,在過去的60年中,中國的棉花生產迅速發展,目前棉花產量佔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國的紡織工業也是全球許多重要品牌的最大合作方。在過去幾十年中,對於許多西方主要服裝品牌,中國一直是其最大的增長市場。他認為,中國與國際市場的建設性接觸帶來了棉花生產的擴張和長期可持續發展。“深刻理解這種實質性增長背後的強有力的機構支持至關重要,”哈立德説,“這是因為有一個最佳的制度安排來促進中國企業的升級。中國政府決定在包括工業升級在內的轉型進程中向世界開放,從而啓動了強大的外貿增長。”哈立德還認為,數字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服裝製造,進而推動了該行業向技術前沿和全球化方向發展。可以説,在紡織領域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市場與國際企業的關係是互利共贏的一個顯著例子。
哈立德強調,中國改革開放對棉花種植業和紡織業的發展成就產生了巨大作用。他表示,中國經濟經歷了大規模的轉型,轉型後的經濟結構和體制安排為培育新興工業提供了充分支持,促進了技術升級,提升了耕作技術,引進了有效的農業產出機制,並建立了區域和國際生產網絡。中國紡織業發展迅速,現在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產業之一。由於有遠見的中國政府採取了有效措施,中國紡織業經歷了黃金增長時代,現在更是開始重視品牌建設和技術增值。
哈立德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而新疆則是中國最重要的產棉區,佔全國棉產量的近九成。新疆棉花產量高,質量好,還擁有改良品種、灌溉、套種等完善的栽培和管理技術。“新疆人民對土壤和水資源進行科學而充分的利用,克服了棉田生態氣候上的一些不足因素,確保了優質棉花的可持續生產。這些種植技術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價值。”在中國,新疆的人均棉花產量和總產量、單位面積產量、商品出口率等已連續二十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因此,新疆吸引了國內外廣泛的棉花生產專業人才和投資者。哈立德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新疆棉花產量將繼續增長,相應的需求也將繼續擴大。
哈立德表示,最近新疆棉花議題被炒作等事件的發生表明,一些西方企業正將新疆棉花政治化,這將對全球範圍內的棉花需求造成毀滅性打擊。“西方媒體對這個虛假新聞給予了特別的報道,而且大都將一些小事件予以不成比例的誇張。”他還注意到,新疆當地的居民社區被西方媒體描繪成“極度貧困、遭遇嚴重不公正和壓迫”。哈立德認為,西方媒體編造這類故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混淆視聽、干擾輿論。
哈立德説:“中國政府減少了新疆的貧困,促進了當地可持續發展和就業水平的穩定,並且還在進一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他表示,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在澳大利亞商店出售的服裝中,幾乎有三分之二是在中國製造的,而對於某些棉製品,中國所佔份額遠遠大於平均水平。大約80%的男士內衣、90%的手帕和幾乎98%的其他棉織物來自中國。此外,據估計,澳大利亞雖然只有約4%的服裝是在本地生產的,但其中大部分仍然使用來自中國的面料和紗線。哈立德認為,如果因為這些虛假指控而脱離或者限制中國的棉花供應鏈,將不利於國際市場上的棉花供應。
哈立德最後表示,在新的耕作技術支持下,新疆棉花前景廣闊。即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也將利用其現有潛力,提高棉花生產能力,並繼續大量供應國際市場。哈立德説:“在這方面,西方國家關於停止使用新疆棉花的指控、進行有關虛假宣傳等任何毫無意義的行為,都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因為許多西方國家和主要國際品牌都嚴重依賴中國的棉花。”
(光明日報伊斯蘭堡4月9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10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