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寶,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黃河阻泳第一人”王和新在自己的300多場阻泳公益講座上的宣傳標語,也是他十年阻泳生涯的初心。近日,王和新演示墜入冰水中的視頻在視頻平台火了,對此,他表示,“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如果我的狼狽能夠引起家長和孩子的足夠重視,那就説明值。”
冬日下水這個想法對於王和新來説可以説是“蓄謀已久”,去年備好的裝備因為河面未結冰沒用上,今年眼看着孩子們陸續放寒假了,他開始着急了,因為他深知,水面(冰面)以下危險無處不在,遠離危險水域才是避免溺水悲劇發生最好的辦法。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遠離水面?他想到了拍攝視頻的方式,通過網絡讓孩子們瞭解到危險往往都是發生在頃刻之間,“稍有不慎,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説就只有一次,對於他們的家人更是,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王和新説。
宣傳防溺水 他以身試險拍攝視頻
1月16日,王和新拍了這樣一段視頻,只見他穿着救生衣、作訓服、皮褲,腰間繫了個麻繩,從岸邊輕輕地走過去,走了沒幾步,冰面碎裂,王和新瞬間掉入水中,水隨即淹沒了他的頭部。“因為事前有準備,我的一條胳膊在掉落的一瞬間撐在了冰面上,要不很難爬上來。”王和新説。在視頻中,他兩手撐在冰面上,緩了緩神兒,兩個胳膊一起用力,身子往上提,一條腿跨在了冰面上,側身打了滾兒就翻了上來。即時已經全身上來,王和新並沒有直接站立起來,而是趴着匍匐前進。
事後,他解釋稱,這是為了增加受力面積,不讓冰面因為剛才的碎裂再一次引起危險的發生。在視頻中,能明顯看出,現場演示後的王和新精疲力盡,他的臉被凍得通紅,説話也大喘氣。王和新説,“下水之前我並沒有想到那個地方那麼深。”那天的濟南最低温-5°C,最高温2°C,黃河水面上結了一層冰。王和新來到黃河邊,他首次在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以身試險,演示冬季水面(冰面)以下的危險,“如果沒有這個繩子在保護我,那很危險,水流太快了。”
第一次在冬天下水以身試險,王和新還是很緊張的,肉眼看上去河面上的冰層似乎很厚,但是實際上有些地方只是薄薄一層,“水面上的冰就像懸崖一樣,在上面走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掉下去,非常危險。慶幸的是,我的作訓服下面穿着救生衣,還有厚厚的防護服,河水沒刺激到皮膚,要不然下水之後可能就會抽筋,根本做不出其他反應。”王和新説。
即使這樣,他還是選擇了這次下水,很多人並不理解他這種行為,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家人。王和新説,“也正是因為家人的存在,這次我才使用了安全措施。我忘記不了兒子看到我下水時那滿是擔憂的臉。”事後,他在朋友圈發文:我未瘋,只是敬畏生命,為了避免冬季溺水悲劇,通過演示告訴大家水面(冰面)以下危險無處不在。孩子是爹孃的寶一個也不能少,人為可以避免的溺水悲劇必須去避免。
作為連續9年山東省政協的羣眾代表,王和新在2021年濟南市章丘區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中,也帶來了他的提案《多舉措減少青少年意外傷害》。他在提案中提到,打造“一個不能少”公益品牌,將“防溺水安全教育進校園”項目化,接納社會公益資金,組建專業宣講團隊,帶着防溺水安全教育視頻資料講遍山東各地,讓更多孩子瞭解水下(冰面)險情,把黃河街道開展的“阻泳+扶貧+留守兒童託管”模式,快速複製到全省乃至全國。
“阻泳之路任重道遠,多一個人知道,就少一份危險。”王和新的聲音鏗鏘有力。
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 對黃河滿是敬畏
吃着黃河水坐着羊皮筏長大的王和新,是濟南市章丘區黃河街道王圈村人。今年50歲的他,一直靠黃河為生,“小時候家和黃河的距離不足百米,村莊整體搬遷後,家裏僅有的12畝地還在灘塗上,每年耕種時節在黃河邊兒上走,感激它養育一方的同時,心裏還是敬畏它的存在的。”王和新説。
追憶童年,王和新臉上滿是笑意,他説,小時候因為家裏沒空調、沒電扇,最愛的就是和同村的小夥伴一起在水裏玩耍,黃河就是他們的“遊樂場”。當記者問及是否害怕時,王和新講起了自己七八歲時因摸蝦不小心掉到坑裏的經歷,他説,“年少輕狂啊!當時真的一點兒都不怕,因為大人們也在水裏泡着,一下就把我拎出來了。”有了這段經歷,王和新從內心中開始敬畏起眼前這條河來,“看似平靜的水面暗流湧動,沒有人知道下一腳會將自己帶向哪裏。”
2011年,四十不惑的王和新迎來了自己的生命轉折。這一年,他親身經歷了花樣少年溺水身亡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2011年1月23日,在濟南看春晚的他接到了來自同鄉的電話,電話中描述了同村的老大哥王其吉將鄰村四五個孩子救上來的事情。當他趕回家中,看到凍得渾身發抖的王其吉被裹在四層的棉被中,嘴裏還唸叨有兩個孩子因為落水時間太長,失去生命的事兒,他心裏也跟着難受起來。同年8月暑假期間,同村高中生為救他人不幸遇難,王和新親自參與了這個孩子的救援,4個多小時的水下打撈,終究只能給家屬一個完整屍身的交代。當看着孩子的母親嚎啕大哭的樣子,王和新説,這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當時的那個場面。
只有遠離危險水域 才是避免溺水的最好辦法
也是從那一天起,當他看到有孩子在河邊玩耍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告知那些孩子遠離。“孩子天性愛玩水,但是水面下暗流湧動,孩子們並不知道,只有遠離危險水域,才是避免溺水的最好辦法。”王和新説。
在家務農的他一有閒暇就會來到河邊轉轉,碰見聽話的孩子説兩句就走了,不聽話的還嘲笑他多管閒事。2012年五一以後,天氣漸暖,有一次,他在地裏幹農活,看到又有孩子來到河邊玩耍,他喊了兩嗓子,發現不管用,還被孩子們嘲笑,“你快乾活吧!多管閒事兒,小心你媳婦兒回家罵你……”
這些孩子不聽勸,王和新看到河邊枯死的楊樹,他想到了辦法。他折斷了4米多的枯樹,拿着它邊説邊往河邊走,“你們不信是吧?我試給你們看。”只見王和新在河裏邁了三腳,就“撲通”一下掉下河中。王和新後來回憶道,“第一腳不到腳踝,第二腳還不到膝蓋,第三腳就掉下去了,手裏的枯樹因為臨時的反應撒手漂遠了。”見此情景,孩子們還是不以為意,説王和新蹲在水裏騙他們。為了讓這羣孩子看到事情真相,王和新把枯樹追了回來,再次入水,並將枯樹插入水中,此時,4米多的枯樹僅僅露出了個樹梢。這回孩子們都不説話了,紛紛拿着衣服和鞋準備跑。
王和新上岸後把孩子喊住,一羣嚇壞了的孩子帶着哭腔問他,“叔,我們不敢了,不是讓我們走嗎怎麼又不讓走了?”王和新告訴他們,叔叔只有一個請求,請把你們今天的所見所聞告訴你周圍的人,不能再來這種地方玩了,太危險了。孩子們鄭重的眼神讓王和新內心看到了希望。讓王和新沒有想到的是,以身試水這件事影響有這麼大。此事發生一週後,在鎮上上學的兒子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問他,“爸爸,你又去河邊攆人了?”王和新很詫異兒子怎麼會知道這件事情,原來,這件事情已經傳播得很遠。
打造阻泳+扶貧的章丘模式 安全與脱貧一舉兩得
“已經記不清楚自己到底下了多少回水了,夏天的時候,一天七八次也是有的。”王和新告訴記者。每逢週末、放寒暑假,正是王和新和他的阻泳隊瞪起眼睛的時候。説起他的阻泳隊,作為濟南市章丘區第十四屆政協委員的他滿是驕傲。
2017年,黃河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繫王和新,沿黃河12個村挑選了24名貧困人員組建成了阻泳隊,每年五一到十月底之間,排班輪流在村居周圍沿黃河線阻止貪玩的孩子靠近黃河。時至今日,黃河章丘段再未發生過一例溺水案例。“阻泳隊裏大多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户,每天補助他們10元錢,既耽誤不了他們放羊,順道還乘了涼,分片劃段、定人定崗,助力脱貧的同時還能保護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一舉兩得。”黃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孟永生説。黃河流經章丘區,共綿延26公里之長,如今,阻泳+扶貧的這種章丘模式,已經在全省範圍內進行推廣。
近年來,除了阻泳章丘方式被外界熟知並運用,王和新和他的阻泳隊還致力於走出去,主動聯繫各地的學校,進行安全知識講座。除了在黃河街道內的學校講課,還在章丘區、濟陽區、菏澤市、東營市、濱州市等地進行公益講座。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王和新感動,也紛紛加入到他的公益團隊中來。王和新説,“有時間的可以付諸實踐,現場排查安全隱患;沒有時間的可以順手轉發轉發相關的視頻,讓更多人看到危險、瞭解危險發生的過程,這也是可行的。”黃河阻泳志願服務隊東營分部誕生了,如今已經擴增至百人之多。
王和新口中的視頻,是他多年積攢下的寶貝。在給記者展示的時候,他的語氣裏充滿了驕傲。多年前親身下水拍攝的《致命的河流》如今已經被做成PPT,在各大公益講座中給孩子們播放。“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志願者隨手轉發,可能挽救的就是成百上千的家庭。”王和新補充道。(濟南時報 記者: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