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環境自動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

今日社評

本報評論員 金雨紅

監測數據客觀、真實是一切環保工作的基礎,環境自動監測數據必須拒絕任何形式的弄虛作假。生態環境部門應深化鞏固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保真成效,會同有關部門一手抓“保真”,一手抓“打假”。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監管部門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嚴懲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讓企圖逃避生態環境監管的企業“不敢假”“不能假”。

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就近期廣受關注的北方多次強沙塵天氣、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作假等問題回應了社會關切。今年以來,北方地區已發生21次沙塵天氣過程,給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受此影響,全國共計240餘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受沙塵天氣影響出現超標天,導致空氣質量超標3000余天,按全年計算,全國優良天數比例下降約2.4個百分點。(相關報道見A7版)

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氣象過程,但從環境治理方面看,加強沙塵天氣影響空氣質量預警與開展環境治理國際合作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今年3月中下旬出現近10年最強沙塵天氣過程,專家判斷此輪沙塵天氣出現頻次之高、風沙強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在近些年仍屬罕見。為應對沙塵天氣,生態環境部在日常空氣質量監測預報會商的基礎上,建立了沙塵預報快速響應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加密會商和研判沙塵發展趨勢及影響範圍,有助於及時向公眾發佈預警,將沙塵天氣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近幾年,我國境內產生的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這得益於加強防沙治沙和荒漠化系統治理。今年北方沙塵天氣的特點之一是,來自境外蒙古國沙塵暴影響空氣質量非常顯著,這也説明在環境治理國際合作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全球環境治理保護沒有國界,我們在加強區域環境治理、提升自身環保品質的同時,要走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合作空間,在更高水平上與相鄰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推進環境治理保護,讓優質空氣惠及更多人。

生態環境部發佈會還通報了多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的問題,這已成為監測質量管理中的突出短板。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快提高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乃當務之急。一些企業環境違法案件暴露了從生產設施記錄到監控系統全過程造假亂象,監管部門需要儘快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一方面壓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直接責任,責任追溯一查到底。

尤其是對重點行業,監管部門應堅持問題導向,嚴懲自動監測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犯罪。日前,公安部會同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文,集中開展為期6個月的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其中,對涉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嚴處重罰,對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責。懲治弄虛作假一直保持高壓態勢,是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的重要條件。

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有一定的隱蔽性,監管部門還須充分發揮網格監管作用,藉助無人機遙感監控、可視化等科技手段,深入核查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不放過任何疑點,順藤摸瓜刨根問底,落實落細自動檢測數據,才能真實準確反映實際排放情況。一些違法案件正是通過核查檢測數據邏輯關係的合理性被挖掘出來的,這説明全面深挖問題線索,強化源頭管控,才能有的放矢遏制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生態環境保護拒絕任何形式的弄虛作假。監測數據客觀、真實是一切環保工作的基礎,對環境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生態環境部門應深化鞏固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保真成效,會同有關部門一手抓“保真”,一手抓“打假”。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監管部門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嚴懲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讓企圖逃避生態環境監管的企業“不敢假”“不能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3 字。

轉載請註明: 對環境自動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