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消失多年的賞景“打卡”點又回來了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東風地區東潤楓景社區外牆修葺一新,與金色的樹葉交織成一幅美景。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攝

“秋深凜風漫繞枝,滿天鴨腳盡金黃。”望着手機中不輸任何大片的美景,居民代佔忠喜滋滋地伸出了大拇指,“銀杏、流水,咱‘大美東潤’又回來了!”

地處東四環的東潤楓景社區,曾是北京市的明星樓盤,但多年滋生的違建破壞了社區的秩序和團結。2019年,東風地區啓動東潤楓景社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對住宅樓的內外環境進行整體提升。日前,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一個有美景、有生活的社區重裝亮相。

流動的屋頂線條重回視野

提起東潤楓景,稍有年紀的住户都曉得,這個出自國外知名建築師事務所之手的社區,曾是北京十大明星樓盤之一。象牙白搭配淺綠線條的外立面,流動五線譜般的弧形通透陽台,以及層層抬升的躍式屋頂,建築之美曾是東四環的一道風景線。

然而,誰也沒想到,入住3年後,躍式屋頂之上就開始有私搭亂建。“大約從2003年起,違建次第出現,並不斷蔓延,最終13棟樓的樓頂幾乎被違建佔滿了,面積萬餘平方米。”東潤楓景社區居委會書記高強介紹,當年開發商賣房時,以頂層贈送露台為賣點,這成為違建的肇始。

滋生的違建,不僅破壞了社區的整體美感,還影響到屋面排水系統。一到雨季,雨水便順着樓體外牆往下流,經年累月,外牆變得斑駁不堪。“有一陣子,12345市民熱線總是接到居民的投訴。”高強説。

“接訴即辦,百姓對環境整治的訴求就是政府做事的出發點。”東風地區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東風地區正式啓動東潤楓景社區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將東潤楓景社區和相鄰的南十里居社區一併納入其中,並由多個職能部門組成項目專班,同心、同力、同向、同步,以合力解決基層治理中的難題。

知易行難。“高層施工、運料的難度還在其次,關鍵是摸清底數,取得居民的理解。”高強説,“入户工作要做到一户不落,用情與理打動人。因為,物理的違建要拆,心靈的違建也得拆。”

如今,流動的屋頂線條已重新回到東潤楓景社區。

每項提升都是居民期盼

舊“傷疤”沒了,還得想法兒讓環境變得更美麗、更宜居。

47棟住宅樓,涉及三千多户居民。環境提升的過程,也是廣泛聽取民意的過程,要切實摸清居民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於是,社區帶着施工人員,又馬不停蹄地入户徵求居民關於整治提升的意見。

“孫子工作忙,好不容易週末回來一趟卻找不到停車位。”“樓外化糞池老是堵,地下管網也年久失修了。”“晾衣繩沒了,我們去哪晾衣服呢?”上千份《居民意願調查表》,每一條都是沉甸甸的期盼。

“對於居民的合理需求,能滿足的我們儘量滿足。”施工方城建亞泰金典公司東潤楓景項目項目經理韓小雙在仔細整理了居民意見後決定,先從“髒亂”入手,再對公共區域的環境進行提升。重新粉刷樓體外牆;重新鋪裝破損路面;將紛亂如麻的“飛線”規整入槽;更換老舊的雨污水管線;增設公共晾衣架;增設廊亭和小廣場……數月的時間,一項項內容如約完成,整治提升工程也基本完成。

“回到家看見這麼幹淨整潔的環境,人的心情都格外舒暢。”社區居民馬嵐,對整治提升後的社區很滿意。

共同參與讓家園美下去

家園的環境已經改善了,後續怎麼維持住?就在11月1日,東潤楓景社區剛剛召開了一次業主大會,就應急物業的去留和物業管理服務模式的轉變兩項議題,提請全體業主投票表決。

“今年8月底,老物業公司提出合同到期要撤離,社區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選定一家應急物業,提供維持業主基本生活服務事項的應急服務。”高強介紹,應急物業進駐後,主動投入資金為居民辦了兩件實事:將因失修癱瘓的消防設施全部更換一新,補齊“真空”地帶的監控設備,“更換消防設施可是解了隱患,過去就怕着火,誰家飯煮糊了,全樓都得炸鍋。”

應急物業的服務表現,也得到了代佔忠的認可。“就説小區三期門口的景觀,多少年沒見過水流,今年秋天又‘活’過來了。”走在銀杏樹下,老爺子喜笑顏開。當記者問他準不準備去投票,他立馬回答:“老伴兒正找房本呢,很快就去,得投贊成票。”

“物業服務質量的好與壞,事關每一位居民的生活,需要人人都發揮責任意識,主動參與共同事項的決定。”高強也説,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基本結束了,但與居民的聯絡溝通不能斷,“這才能讓社區一直美下去。”

“新東風、穩東風、美東風、福東風、暖東風。”新修繕的社區圍牆上,15個字代表着老住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北京日報記者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