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豬“芯片”!丹麥1年對華出口超21萬噸豬肉,有何養豬秘訣?
種豬被譽為生豬產業的“芯片”,在養豬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雖然中國是全球豬肉第一大生產國,但種豬供應卻非常依賴進口,其中丹麥是中國的主要供應國之一。據農牧業服務平台新牧網披露,截至今年7月28日,中國進口丹麥系種豬4244頭,佔中國進口種豬比重高達4成。
不僅如此,丹麥還是中國的主要豬肉供應國。根據丹麥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丹麥對華出口豬肉21.3萬噸,其豬肉佔中國豬肉進口量6%,位列第7位。至今,丹麥對華豬肉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長。作為北歐小國,丹麥的養豬實力肉眼可見,那麼有多麼強呢?
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的丹麥,擁有500多萬人口,國土面積僅有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國土面積的1/230,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國。在安徒生筆下,丹麥成為了童話王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之一。
除了美麗外,該國發達的農業享譽全球,是個農業大國和強國。丹麥的農業勞動者僅佔社會勞動力3.5%~4.5%,但其生產的農產品可供養3個丹麥的人口需求。
在丹麥農業中,畜牧業佔據主導地位,佔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90%,其中養豬業尤為發達,產值佔畜牧業的40%。丹麥養豬業發達到什麼地步?丹麥堪稱“豬肉王國”,每年向全球供應生豬總量超過3000萬頭,是世界第三大豬肉出口國,豬肉出口額約佔全球的23%。
丹麥的豬肉產量之所以龐大,離不開優質的生豬品種。丹麥的種豬品種主要有大白、長白、杜洛克,均是行業上公認的優良品種。其中,“長白豬”還是世界主要的三大洋種豬品種之一。
丹麥的這些種豬產仔率高,一頭母豬每年可產仔30多頭,而一般母豬隻有15只。而且,丹麥種豬抗病力強,生長週期短,斷奶後的仔豬5個月就能長到230斤。也就是説,同樣的投入,丹麥的種豬效益最可觀。這也是中企為何青睞進口丹麥種豬的重要原因。
丹麥是個小國,但卻可以在養豬領域獲得顯著成績,可以説是世界的“奇蹟”,那麼丹麥到底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走農業現代化道路。有丹麥機構總結,丹麥的養豬行業精細化和專業化達到很高的水平,比如按培育種豬、生產仔豬、養肥出欄等不多環節設置對應的豬場,不同分屬的豬場設置有合理的喂料、飲水、換氣和室温調節等程序,由電腦自動化控制。
而且,自動化系統還能根據不同生長期定時、定量餵養。有數據數據,丹麥出欄1萬頭肉豬的農場平均僅需3個勞動力,勞動生產率居全球第一。
第二,重視人才、知識在養豬領域的應用。農業在丹麥具有的很高進入門檻,農民往往需要接受高等,這樣才容易吸收新技術,並進行應用與推廣。比如丹麥要求公民經營農場和享受優惠貸款,必須通過學習和培訓取得“綠色證書”。
也因此,丹麥最新的農業科學知識和技術在農業應用速度非常快,6周就可以傳播全國,一項新的實用技術1~2年內可以推廣普及到生產中去。
除此之外,丹麥養豬業的發達還離不開該國重視農業基礎學科研究、政府對該行業不斷的扶持和幫助、工業進步等多種原因。
可能有人會説,對比很多農業發達國家來説,丹麥成為養豬王國的原因似乎並不罕見,丹麥的厲害之處到底在哪?事實上,合作社模式才是丹麥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的真正“法寶”,該模式堪稱全球養豬業的標杆。
如果説丹麥運用工業、科學手段只是提高了養豬的產量和質量問題,那麼運用合作社模式則是在用商業手段提高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率,促進行業不斷朝良性循環的道路發展。
丹麥是歐洲最早產生農業合作社的國家,被稱為合作社的搖籃。説起合作社,有人可能會想到農民聯合成一個團體,共同協調生產和銷售農產品,但在丹麥並不那麼簡單。
丹麥的合作社不是按社區、村莊建立的,而是按職能劃分,從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到信貸等環節,農民需要什麼,都有對應的合作社。一般而言,丹麥的農民都會跨社區加入好幾個不同職能的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解決了最早期丹麥農民對市場信息不靈、加工儲存設施簡陋等各種問題,比如它可以在加工和流通領域把農民組織起來,展開大規模的、集中的加工與銷售活動,大大增強了農民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經過長期的市場運作,丹麥的合作社已逐漸發展成了幾個大型企業集團,在全國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丹麥皇冠”屠宰合作社,擁有近30家生豬屠宰場,帶動養豬農户超過2萬户,全國近90%的生豬屠宰加工都由該社完成。而農民也通過企業的形式直接參與到龐大的市場中,從而獲得最大的報酬。
如今,專業合作社連同現代家庭農場、專業化公司一道構成了丹麥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丹麥民眾甚至稱,沒有合作社就沒有現代化的丹麥農業。
文 | 鍾志生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