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的重量其實並不輕,安全方面也絲毫不差
在很多朋友的思維中、日系車在安全方面是短板,就像慣性思維中日系車皮薄、車輕、從而省油、但不安全;可這僅僅是一種找不到出處的説法,實際上日系車的皮不薄(蒙皮薄厚是有範圍標準的,幾大車系都有薄有厚)、車子也不輕(至少不比同級別的歐系車輕)、安全方面不差、當然也不省油(除混動外)!日系車省油、日系車輕不安全實際上都是不靠譜的説法,實際上日系車並不省油、至少不比同級別的歐系車省油(純燃油車,幾大車系對發動機效率壓榨的都差不多,所以憑什麼日系車更省油,當然混動除外);日系車當然也不輕、日系車輕的説法不知怎麼產生的,至少對比同級別的歐系車、日系車並不輕,甚至還有很多日系車比同級別歐系車更重!比如2.5L的凱美瑞比2.0T的邁騰重了五公斤,再比如1.2T的卡羅拉也比朗逸重了快50公斤!當然還有許多日系車比同級別德系車更重的例子存在、就不一一贅述了,當然不能否認也存在很多歐系車比同級別日系車重的存在;所以若要以重量來比較,同級別的日系車、歐系車處於一個半斤對八兩的狀態,也就是説不存在明顯的數據可以證明日系車比歐系車輕(同級別),所以鄙人希望日系車輕的不靠譜説法也該停止了!其次無論咱們國內的測試n-ncap或者是美國的IIHS、甚至是咱們最新的評測機構中保研,這幾個汽車安全評測機構的碰撞數據都沒辦法證明日系車比同級別的歐系車更不安全,相反日系車碰撞成績屢屢得高分;實際上不僅僅是卡羅拉撞不過自行車,寶馬的前槓也撞不過(上下圖自行對比,幾大車系的前槓都不行)!車子的重量與安全沒有本質聯繫實際上汽車在咱們這普及週期還是短些,所以很多朋友還是不能理性看待現象(絕大多數的現象不代表本質,比如被大貨車撞解體的日系車並不能代表不安全,原因就是同級別的德系車也會被同樣的大貨車撞解體,安全永遠是建立在相對的角度上);過去咱們有個比較傳統的認知就是料堆的越多、越厚實、越重,越代表好、俗稱瓷實,這種認知在過去材料學、結構設計還不成熟的時候還能成立,但現如今各種全新材料的產生、各種高強度結構設計的出現,堆料=安全的理念已經被拋棄了!這就與幾十年前沒有前驅車是一個道理,都知道前驅車可以壓縮材料成本,但受制於沒有足夠強度的材料去設計前置發動機所配套的小體積變速器;如上圖所示、橫置變速器的體積太小,在如今打造起來並不難、因為現如今有足夠高強度的材料,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沒有這樣的高強度材料、自然就沒辦法打造小體積的橫置變速器,沒有小體積的變速器、也會沒辦法完善前驅車;用料堆出來的強度、必然產生龐大的體積、巨大的重量,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只有後驅車!這實際上就是材料進步所產生的減重、減體積過程,所以輕不代表不好、重為好真的是一種不靠譜的傳統思維,關鍵是強度、既然強度能達標那肯定是越輕越好,既然強度達標了、那輕重與安全又有什麼關係呢?況且日系車並不輕,所以日系車輕、不安全的説法是完全沒有依據的(或許僅僅是市場營銷領域上的一種博弈吧,説人家德系燒機油、修不好,人家反過來自然説你車輕、不安全,就這點事、沒完沒了的),車輛是否安全的關鍵在於碰撞後的車內乘員是否存活、而不該關注車子受損有多嚴重(車輛損傷是保險公司該研究的事,所以在美國、歐盟發售的車子被保險公司干涉,被要求一律上後防撞鋼樑,其目的不在於保護車內人員安全、而在於降低車損賠償金額,補充一點日系車企在日本本土發售的車型絕大部分沒有後防撞鋼樑,智者見智吧)不要在意皮薄、皮厚,關鍵看結構強度絕對不能否認日系車在車身蒙皮內部做的填充很差、導致隔音方面嚴重不足,但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日系車皮薄、手指頭能按動對吧?這就是日系車皮薄的由來,比如德系車的車門就按不動、理由就是裏面填充物多(有條件的朋友把按不動的德系車門拆開、去掉填充,就能按動了,簡單吧?),不過蒙皮的薄厚對安全又有什麼影響呢?關鍵在於車身的結構強度、只要車身強度夠用,無論皮薄皮厚、甚至是沒有蒙皮一樣能保證碰撞後的安全;就如下圖中車子這般、連蒙皮都沒有(更不用談薄厚),在沙漠裏飛來飛去、難道不安全?當然安全、因為結構強度夠就安全,而日系車在車身結構強度方面並不差、至少不比同級別的歐系車差,所以日系車輕、薄、不安全實際上是一種習慣的偏見、因為習慣所以這種偏見很難消失;日粉、德粉不斷的博弈,無非就是沒辦法欣賞對手的長處,當然這並不是針對知識的博弈、因為背後的是市場的競爭,有市場必然存在利益、價值,而因為存在價值、客觀與理性就難以佔據制高點,所以日系車就帶上了輕、不安全的帽子,而德系車(歐系)就成了小毛病多、修不好的典範,最可愛的其實就是消費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5 字。
轉載請註明: 日系車的重量其實並不輕,安全方面也絲毫不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