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民進黨人當政的台南市要把歷史遺蹟安平古堡改回荷蘭殖民時期的名字,在島內引發強烈輿論反彈。
據台灣《中國時報》12日報道,台灣“文化部”稱,安平古堡園區內有“台灣城殘跡”(安平古堡殘跡)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兩處“台定古蹟”,但先前公告的古蹟範圍與指定理由不完整,因此委託成功大學進行調查,發現兩處都屬於1624年興建的“熱蘭遮堡”,為同一遺構。因此“文化部”今年8月26日審議通過將兩處古蹟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將在11月公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稱,荷蘭人當初興建該堡時稱它為“Fort Zeelandia”,而歷史學家江樹生翻譯記錄當時重要歷史文件,完成“熱蘭遮城日誌”,但“城”會誤以為是城市,事實上該堡只是要塞堡壘,因此選擇改為“熱蘭遮堡”。
安平古堡於1623年10月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1624年3月拆毀,8月重建。自建成以來,安平古堡曾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是鄭氏統治者的住處。
台當局的做法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台南文史工作者鄭道聰稱,對台南市民和台灣民眾來説,安平古堡就是一個地理名詞,是一個範圍,是台灣文化的進程,它也是台灣古蹟裏少數擁有荷蘭、明鄭、清代、日本殖民時期及戰後歷史的建築物,足以顯現台灣文化不斷拼圖的過程。他説,安平古堡從荷蘭人建堡至今已歷經10次更名,“如果更名為熱蘭遮堡,恐獨尊一個時代,定位於一個空間”。
11日,台南市議會國民黨黨團炮轟民進黨,不思為民謀平安,反而要抹去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安平古堡。黨團發言人王家貞説,台南市政府為了辦建城400年活動,兩年共編列10億元新台幣,“現在終於瞭解原來錢是這麼花的”,但安平古堡是世界觀光客造訪台南必遊之處,是台南人歷史的記憶鏈接,“不知道民進黨為何要自找麻煩,掀起對殖民時代不愉快的回憶”。台南市無黨籍市議員參選人李伯利直言,“操弄意識形態,完全沒有意義”,此舉無疑是勞民傷財,根本是在浪費納税人的錢。
網絡上也是討論不斷,絕大多數民眾都認為此舉意義不大,且發音太繞口,閩南語讀音根本不會念。有網友到PTT論壇及台灣“文化部”臉書發帖批評説,“吃飽沒事做就是在講這種人”,還有人説,“國民黨的要改,殖民地的就要保留,太雙標……這應該是廣義抗中保台的一部分”。對此,“文化部”和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12日緊急補救,稱未來要更改的只是古蹟的名字,其俗稱不會有變化。
島內歷史學者認為,迴歸本質討論,仍是民進黨當局極力追求“去中國化”的做法。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稱,民進黨當局親美、媚日,各領域小動作不斷,只會追求“去中國化”,政體完全沒有主體性,“只要是外來的,什麼鬼都要拜”,在遵從日本殖民之後,乾脆連荷蘭殖民史觀也納入,完全將以華夏文化為中心的“用夏變夷”,顛倒成“用夷變夏”。他點名台南市長黃偉哲,如此做法是在煽動意識形態,“有必要嗎?正事不做搞這些!”這回安平古堡改名,讓人忍不住想起當年中正紀念堂廣場改為自由廣場,意義不大。《中國時報》12日評論稱,這些遺構還沒有完全重見天日,當局就忙不迭地要“正名”,不僅沒和當地居民打聲招呼,也無視該堡曾歷經10次更名的地理與文化總體概念。文章説,安平古堡在台灣眾多古蹟裏,地位特殊,又是島內外觀光旅遊的指標性景點,“任何更名的舉動,經常牽一髮動全局,豈能不慎!”(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