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智己L7:F1團隊“開光”,底盤打破BBA壟斷?
[愛卡汽車 試駕原創]
“重新定義汽車”,説的人很多,做的人很少。當特斯拉將尖刀插進汽車工業的心臟,其他新勢力造車卻抱有曖昧態度,徘徊在傳統與未來的中間地帶。
過去10年裏,硅谷人用S3XY家族區區四款車,打破了百年形成的市場格局,並重塑了汽車的價值標準。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新生代車企同樣勢如破竹,屢屢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只可惜,本土新勢力偏愛繼承多於創新,裝上電池、電機的“漢蘭達”們成為了銷量主力。除卻粗茶淡飯和買菜接娃,我們還需要一位開創者,一款打破傳統思維的全新汽車。這個春天,智己L7讓我看到了希望的種子。
不怕各位看官笑話,初見“智己”,我愣了足足幾秒鐘,才拗口地讀出它的大名。名字讓人不明覺厲,背後的金主爸爸也是一樣。在初輪融資中,智己汽車便成功募集了100億元,主要股東包括上汽集團(54%)、張江高科(18%)和阿里巴巴(18%)。地理位置也很有趣:總部位於張江,生產紮根臨港,活脱脱的硅谷+底特律集合體。在強勢資源背書下,“爸爸”們的造星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產品本身。
如何突破桎梏?智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早在智己被稱作“L品牌”時,首款產品便確定為旗艦轎車。目標非常清晰:打造一台有前瞻意義,但不犧牲汽車本質的智能電動車。設計層面,智己L7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它看起來鋭意進取,外觀造型充滿未來感,卻沒有混淆創新與怪異。
關於智己L7的靜態表現,我們在實拍文章中進行了詳細解讀,各位讀者可點擊上圖跳轉至原文。靜態不乏亮點,但對於一部中大型車,這些只是附贈品。到了40萬元級別,機械素質、智能體驗無疑是產品力的基石。智己L7的首次媒體試駕在賽道舉辦,這是電動車領域非常罕見。顯然,廠家對它抱有很高的期望。
智己L7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前/後橋分別配備了一台永磁同步電機。與許多高性能電動車一樣,智己L7採用油冷電機,熱管理效能更高,帶來了更為穩定的性能發揮。此外,永磁同步電機採用8層hair-pin扁線繞組,槽滿率提升了20%左右,功率密度更具優勢。
在加速、剎車體驗中,智己L7表現出良好的俯仰控制能力,這讓人對其操控表現產生了期待。更何況,智己L7還得到了威廉姆斯的背書。在F1工程團隊的加持下,智己L7將帶來怎樣的駕控體驗?賽道見分曉。
三個爸爸 一個智己
電動車快如閃電,卻總是缺乏靈魂,令無數車迷為之扼腕。在我看來,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樣悲觀。對於真正熱愛駕駛的人來説,用油或用電還不是最重要的,底盤、轉向帶來的滿足感才是關鍵。做好下盤功夫,一台車就能讓人喜笑顏開。至於動力系統是燃油、混動還是純電,真的重要嗎?
硬件方面,智己L7很捨得下本。前懸掛採用雙叉臂結構,其中下控制臂為雙球節設計,上控制臂為一體式設計。後懸掛則採用標準的五連桿結構,並提供後輪轉向功能。與此同時,智己汽車攜手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WAE),共同操刀智己L7的底盤調校。
賽道疾馳,駕駛者完全不必緊繃心態,時刻提防車子出現不安分動作。對於一台體重超過2噸的中大型車,這無疑是底盤調校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智己L7很像奧迪S家族,譬如價格接近的奧迪S4。它跑得飛快,下盤紮實,卻也懂得適可而止,從不過分挑逗駕駛者的神經。
後輪轉向系統根據車速和轉向輸入決定轉向角度,雙向最大轉角總共為12度。在後輪轉向的幫助下,智己L7的虛擬軸距可在2580-3250mm範圍內變化。車速超過40km/h時,後輪與前輪同向偏轉,提升操控穩定性。車速低於40km/h時,後輪與前輪反向偏轉,提升轉向靈活性,最小轉彎直徑低至10.8m。而在靜止狀態下,後輪轉向不介入工作,這是為了避免過大的扭矩需求,保護轉向電機。
編輯點評:
智己汽車有一句座右銘:I'm what I am。智己,要做知己,更要做自己。顯然,廠家希望智己L7闖出自己的天空,成為一台有內涵、有特點的電動車。試駕之前,我曾懷疑這款車能否兑現想象。出乎意料的是,智己L7做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中國品牌電動車讓我忍不住點贊,並關心起底盤開發背後的故事。
機械部分,智己L7實現了質的突破,讓競品們感受到不小的壓力。但想要熱賣,僅有一副好底盤還不夠,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也不應掉隊。別急,軟件團隊正在打磨最後的“毛邊”,完成交付前的最後衝刺。
精彩內容回顧:
擁抱未來三部曲 智己L7智能車語大揭秘
未來的智能終端 是否會像智己L7一樣?
愛卡揭秘智己L7 0.21Cd百萬曲線的奧秘
威廉姆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