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好想再做一回小孩
文|幸福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明亮的心燈。當別人看不到我們的光亮,那是因為它與外界隔着一個燈罩,需要有人為你打開。而為幸福娃的打開燈罩的人,就是姣陽姐。
記得姣陽姐曾跟幸福娃説過“當我們看到,或者聽到關於自己什麼評價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想,如果我很在意,想知道答案,我可以友好地向對方核對我的想法。或者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可能,但這些猜想和評價都不能説明我不好。”
思索這一切,都是給自己學習,和看見自己的機會。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父親與孩子
她與父親的“結”如何?打開?
昨晚跟菲同學聊天,説到自己別太要強,給點機會,也讓父母和家人愛你。
幸福娃從懂事開始,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恐懼”,總是害怕被家人“拋棄”。這骨子裏的自卑,讓她把所有人的關懷都拒之門外,或者當作一種禮尚往來的“交易”,怕還不起。
在師範院校的幸福娃,很羨慕過同桌與父母像朋友一樣相處,也羨慕過朋友跟父親像兄弟一樣談心。
説是羨慕,實則是在默默的渴望,渴望有人能懂她的心思,向她靠近。這樣的渴望太奢侈,或許幸福娃都不知道,自己都不給自己機會,別人哪來的機會呢。
因為是家裏的老大,小時候的“另換”最先學會跟父母相處,以及跟這個世界的交流就是幹活。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小能手
在家裏,7歲的小“另換”是個幹活的小能手,早早就學會了洗衣服,那是全家五口人的衣服;一邊寫作業一邊煮飯,那時候還燒木柴;割草、放牛,小“另換”可是個放牛娃呢;種菜,你能想到的南方菜,都有種過哦,想想挺厲害的呢;澆水,給菜澆水,打井挑水,給稻田灌水。
帶娃,幾歲的小“另換”,自己還是個孩子,卻被迫當起了“媽”,一條繩子,一塊布就是弟弟的小背兜。弟弟餓了,小“另換”學着媽媽煮麪糊給弟弟吃,弟弟吃不完的自己吃。
弟弟尿了,拉了,小“另換”也學着媽媽的樣子給弟弟換尿布,洗尿布。這個“媽媽”當得有模有樣。
插秧,從拔秧苗到插秧,小“另換”都想像父親一樣,做得又快又好。但她最怕田裏的螞蟥,即使害怕,也要下田插秧。這些對於小“另換”都不在話下。
長大工作後,幸福娃除了本職,眼裏能看到的活,能做的都毫不吝嗇地去做。
現在的幸福娃回想起來,除了有些心疼“另換”,她骨子裏的那股不服輸的傲氣,估計就是那個時候埋下的種子吧。
好像幹活成了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方式;好像無需言語,做得越多,與人的交流就越頻繁。
因為彼此都不會表達,這也變成了幸福娃與質樸老實的父母之間,最密切的互動,也是唯一的交心互動方式。
他們彼此之間的愛,太過於安靜。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父親像個超人
在幸福娃的印象中,父親是個內向不善言辭的人,每次的出現都很嚴肅。父親無言中的威嚴,讓人捉摸不透,也更讓人敬畏。
小弟每次調皮搗蛋時,看到父親都會收斂很多。只要父親出現,一切都會很安靜。
小時候,父親的形象在“另換”的心裏是高高在上的,既害怕又崇拜。父親雖然少言寡語,但做起事情卻十分乾練。
就這樣一點點長大,她也變成了像父親一樣作風的人,喜歡默默的付出。
當她懂得自己渴望與父親交流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打破一直以來的沉默。她嘗試過用寫信的方式交流,寫了幾封信,父親回了一封。
你不知道,她收到父親回信的那一刻,開心到跳起來。
信中父親教導: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做人做事不能違心,一定要善良;在情感上,如果他只對你一個人好,不是真的好,要看他對其他人的態度。
正因為有這樣的父親,她一直都在善良的做人,用心的做事。她開始有些理解父親沉默背後的用心和愛,並試圖去化解與父親之間更多的疑慮。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化解心中疑慮
原來真相需要“驗證”?
一次跟姣陽姐學習心靈交流的作業,需要幸福娃去跟父親驗證:為什麼會取“另換”這樣的乳名?
父親的回應是:這個是爺爺找人取的名,本來打算用來當大名的,父親覺得不妥,通過爭取,最後才有現在的名字。
這個答案令幸福娃有些意外,卻解開了她心中的疑慮。不管是長大後的幸福娃,還是小時候的“另換”,這都是很好的答案。如果不去驗證,這也許會成為幸福娃與父親之間的一個“結”。
這不是太小題大做,當你對於在意的人,總是愛得那麼小心翼翼,更何況是心細,缺愛又敏感的幸福娃。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吧。
曾經,幸福娃還因為母親無意中的一句“你出生時,父親連看都不看你一眼”而耿耿於懷。但在寫信的驗證當中,她也揭開了父親重男輕女的印象。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與母親的交流
幸福娃想告訴你的是: 我們在意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着我們。或許有的時候,表達的方式會令你不舒適,甚至不太理解,但他們的愛還在。
不要因為看到,或者聽到,就給事情下定論,或許背後的真相截然相反。別讓表面的假象,干擾了你愛的判斷,如果在意,那就去驗證吧。
董卿説“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後的成長;不斷的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道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
對於這個世界,不管你以什麼樣的方式跟它相處,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都是它贈予你最好的禮物。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董卿
如果可以,我想像個孩子,再放肆一次?
王若熙在歌曲《像個孩子》裏唱道“多希望還能再像個孩子,回到最初的樣子。把那些藏在心中的心事,拋給藍天哭着放肆一次。多希望還能再像個孩子,快樂的做個傻子。那些不願意放棄的夢想,我默默堅持。”
多希望有這樣一面鏡子,讓所有人都體驗一下,回到小時候再放肆一次。
看到姚晨在《很高興認識你》節目裏透露“我太想離開家,因為你跟父母所有的情感,那個溝通和鏈接,都會停留在那個時期。我媽媽對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14歲。對我的態度,一直都覺得你還是那個小孩。”
幸福娃離開家鄉,父母是不是也會停留在她離開的那個時刻呢?
其實想想,無論你年紀多大,大多數,在媽媽面前,永遠把你當小孩來照顧。就像前幾年的幸福娃,哪怕結婚,離婚了,回到家,就變成“另換”,做着小時候做的事情。
在幸福娃的印象中,跟父母之間的關心與問候,都止於言語是上的客套寒暄。她曾幻想過,要是可以回到小時候,她想做個不一樣的小孩,不用幹活,不用帶弟弟,就有糖吃的孩子,哪怕一次也好。
時間久了,遇到的事情,“另換”學會在默默當中收藏起來封存好。慢慢的,勤勞,懂事,成了她的代名詞。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學書法的幸福娃
幸福娃的“叛逆期”好像來得有點晚,畢業後,她沒有告訴任何人,沒有任何徵兆的“離家出走”。她離開了家鄉,帶着自己的夢想北上了。
幸福娃心裏很清楚,不管是在父母身邊,還是在大城市拼搏,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在外打拼的高壓下,能給你帶來的是更多的見識和機會;而家鄉的慢節奏,會給你更好的生活感受。
至於在哪裏生活,看自己如何取捨,問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好。因為任何環境都要在取捨之間徘徊,也是個人價值徘徊後的正確抉擇。
不論你怎麼選擇,只要自己不後悔就是好的。畢竟人生怎麼選,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無悔就是至高境界吧。
至今為止,幸福娃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哪怕跌倒過無數次,她也很堅定自己的決定。
幸福娃在成長的路上,學會了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畢竟痛也是一種人生。
生活無論在哪裏,何種選擇,都是在“痛苦”的成長中奔跑。因為有悔,所以披星戴月;因為有夢,所以奮不顧身。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追夢的路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4 字。

轉載請註明: 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痛也是一種人生,好想像個孩子放肆一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