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説“天下車主苦年檢久已”似乎並不過分,偶爾曝光的暴力年檢事件,也在不時挑動車主們對於繁瑣流程,以及潛在的年檢開銷等問題的憂慮。隨着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國內汽車質量的明顯提升,車輛年檢制度的放寬也成為眾望所歸的事情。近日,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工作的意見》,對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將原10年內上線檢驗3次調整為檢驗2次(第6年、第10年),並將原15年以後每半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年檢驗1次。(備註:文中年檢主要指車輛上線檢驗政策)

年檢制度的再次放寬對於廣大車主以及準車主而言,當然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在當下燃油車無論是在保有量,還是新車銷量依然佔據主力的情況下。檢測標準設定主要衝着燃油車而來的汽車年檢制度的放寬,無疑在新能源車的大力衝擊下,給予了燃油車的存量和增量市場一定的緩衝。但現實情況,真的會如此發展嗎?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相比年檢,燃油車更難的是應對地方政策

首先,汽車年檢在國內是相當具有廣度的政策。在這次公佈的從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進一步優化調整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摩托車檢驗週期政策來看。至少從現在查閲的信息中,包括上海、深圳等地區預計也將會同步執行。為什麼挑出一些特定城市來聊?因為就像前面所説的,汽車年檢制度本身就是燃油車時代的產物。對於年檢制度的執行,很大程度上也關係着新能源車的政策推廣問題。而在國內有限行、限牌甚至“雙限”的城市而言,基本都是傾向於大力推廣新能源車的存在。所以,在新的年檢制度推行之後,甚至是未來如果進一步放鬆年檢制度的情況下,國內“單限”和“雙限”城市如何具體落地執行,同樣值得關注。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不過話説回來,車輛年檢雖然總是被“吐槽”,但如果把視野放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競爭領域,其實年檢作為一種車輛使用範疇的政策而言,其已經從主要矛盾向次要矛盾轉移。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其實就是國內部分城市對於車輛使用的約束政策,從針對車輛本身,轉化為主要針對燃油車。比如中國首個開始限購的城市上海,其車牌拍賣政策從1994年就開始實施,而當時新能源車的發展勢頭可謂連萌芽都還沒有。可隨着時代發展,在上海競拍燃油車牌照的費用儼然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另一邊,新能源車則處於“送綠牌”的範疇。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除了限牌,還有限行政策。以北京為例,懸掛北京牌照的純電動車型是不受本地車輛尾號限行政策影響的。而即使千辛萬苦獲得京牌,但只要是燃油車,依舊得遵守相關的尾號限行政策。另外還有一種特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廣西柳州對於新能源車在停車費方面的優惠甚至是減免,還有公交專用道行駛路權等等。總之,國內對於新能源車在用車端的政策傾斜,已經有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發展的趨勢,這也將勢必覆蓋更多用車人羣。相比之下,車輛年檢制度對於車主日常用車的影響,以及費用的開銷,顯然不算是主要問題了。

放寬年檢有作用,但也暴露了燃油車的短板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年檢制度的放寬對於廣大車主更便捷用車的幫助,但是年檢制度本身恰好暴露了燃油車的根本性短板。首先我們要問,為什麼汽車需要年檢?其主要意圖在於檢查車輛包括髮動機、底盤、剎車在內的核心操作部件的工作狀態,以及對車輛改裝、登記、審批等信息的查驗。舉個例子,被吐槽較多,也是較為核心的一項上線檢測項目,就是尾氣檢測。這項算是對發動機、三元催化、節能減排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檢測。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很多核心的檢測項目,壓根不涉及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領域。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再往下挖掘,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痛點。比如在自動擋大行其道的當下,燃油車6-8萬公里換一次變速箱油也算是常規操作。另外,車輛上還有大量的橡膠部件起到緩衝、減震的作用,這部分組件必然會出現老化和疲勞,比如發動機機腳墊,一般10萬公里左右也到了要更換的時候。更不要説發動機本身隨着車齡增長,出現一些積碳、機油減少等狀況,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些無一例外都需要駕駛員擁有較高的機械素養,不求能夠自行解決,至少也要做到日常使用中的關注與養護。然而現實是,大多數國內消費者對於汽車仍然還停留在使用層面上。因此,也就難怪汽車年檢制度仍然具備很強的必要性。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我們再回看電動車,即使排除功能性上的附加值,電動車在作為交通工具的基本使用價值層面,就擁有更高的集成度、更好的整體性,更精密的零部件,以及更簡單的機械結構等特點。最直觀的變化其實從日常保養就能看出來,在刪去了發動機部分之後,電動車的保養項目出現最多的字眼就是“檢查”。過去大動干戈的客觀因素省略了,而主觀上對於車輛潛在的改裝可能,也被日趨集成化的電動車發展趨勢給不斷收緊。從政策管理和道路安全的角度來説,電動車的發展同樣起到了積極作用。由此推斷下去,新能源車的發展本身,就能減少大規模集體檢測的需求,以及降低消費者對於車輛廣義上的使用成本。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寫在最後

車輛年檢制度雖然被詬病多年,但它的存在與燃油車自身的結構以及國內消費者的用車文化特點都是相互關聯的。隨着新能源車的發展,在政策端,年檢制度已經並非是限制燃油車的“主要矛盾”。雖然放寬年檢對於廣大車主,特別是存量燃油車主的用車環境有着積極作用嗎,但它充其量只能夠算是充當燃油車的“死緩”説明書。因為年檢本身,就已經反映出燃油車與電動車相比之下的核心短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47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明用車更輕鬆了,為什麼説年檢改革是宣判燃油車“死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