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輩步行三晝夜,如今乘車三小時,這條路折射家鄉鉅變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綜合

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孔當村一景。新華社發

9月7日,獨龍族小夥兒李楠抵達中南民族大學,開始他的大四學年。出發前,家鄉有一段路遭遇山體滑坡,讓他比計劃晚到了兩天。

李楠的家鄉在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龍元村,距學校所在地武漢2500多公里。一次返校,他要經歷長達48小時的旅程。

獨龍江鄉地處峽谷之中,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雖然如今還會偶爾遭遇山體滑坡,但獨龍江隧道、美麗公路等多條現代化道路,讓這片曾與世隔絕的古老村落實現整體脱貧。

父輩步行需三天三夜,如今坐車僅用3小時

9月5日下午,李楠從老家龍元村出發,乘坐麪包車,順着獨龍江公路前往貢山縣城。91公里的路,坐車需3小時。

一路上,奔騰的怒江如影隨形,幽深的隧道橫貫雪山,獨龍江公路寬闊平整,車行其中感受不到顛簸。

李楠的父親年輕時,從獨龍江鄉到縣城貢山,需要順着古老的“人馬驛道”步行三天三夜。

“如果雪下得大,山路走不了,就只能封山。獨龍江鄉一年中有半年完全與外界失去聯繫。”

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建成,獨龍江人民不再步行進城。但那時的路懸在半山腰,路的寬度剛夠會車。不僅顛簸而且危險,這條路依然在“雪線”以上,到了冬天還是走不了。2014年,穿越高黎貢山的獨龍江隧道正式通車,獨龍江公路也修成瀝青公路,徹底結束了大雪封山的歷史。

到了貢山縣城,李楠還要乘坐中巴前往隔壁縣城福貢,到那裏再乘坐到昆明的夜班車,最後乘飛機到達武漢。李楠説,兩年前,同樣的路他要多走一天。

“2019年,我們這裏修起了一條‘美麗公路’,途經多座橫跨怒江的大橋和橫穿山體的隧道,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主縣城連成一線。”

在李楠拍攝的視頻中,車輛行駛在美麗公路上,窗外山高谷深,藍天白雲映襯着山川,金色夕陽光芒萬丈。

據瞭解,美麗公路是滇西旅遊重要幹線,設置有綠色騎行道和步道。“這條兩三年前連坐車都難受的路,現在成了大受歡迎的騎行線路,真是不敢相信。”李楠説。

“溜索”變成觀光景點,快遞實現精準直達

路修好了,獨龍江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不僅僅是出行方式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着很大的改變。”

李楠回憶,以前看病,也是走一整天的路到縣城。雖然讀書可以在村裏讀,但教學條件十分簡陋,家長們甚至更願意孩子們在家裏幫忙幹活,而不是去上學。

道路貫通之後,獨龍江鄉迅速發展起來。房屋從過去的木頭房變成了磚瓦房,學校、醫院、運動場越修越漂亮。“我們是以村為單位,每個村都有運動場、小學和衞生所,讀書看病都很方便。”

越來越多的“揹包客”順着美麗公路來到獨龍江,他們不僅帶動了旅遊經濟,更將現代生活方式帶到這片古老村落。“我父親那一輩,出門靠步行,送東西靠‘怒江溜索’。而現在,網購方便,郵政快遞精準直達,‘溜索’現在是供遊客觀光的了。”

在填報高考志願時,18歲的李楠最遠只到過省會昆明,他想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於是填報了中南民族大學。他説,經濟發展帶來了觀念變化,當地年輕人不再是年紀輕輕就棄學打工,而是努力讀書,考入高校。

“我有不少學長學姐選擇畢業後回到家鄉,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有的投身旅遊行業,為當地發展作貢獻。”商務英語專業的李楠明年畢業,他希望回到雲南,深入研究獨龍族文化,把家鄉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長江日報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鄧俊熙 藍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