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
據《俄羅斯報》11日報道,早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將不再使用俄製AL-31F發動機,而是選擇使用國產發動機。俄專家認為,中國確實打算在製造戰鬥機時採取“進口替代”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從技術上來講這無法實現。不過,中國解決這個問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南華早報》上週報道稱,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未來將不再使用俄羅斯生產的AL-31F發動機,這是因為俄羅斯堅持將AL-31F發動機未來的銷售與增購蘇-35的交易捆綁在一起。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南華早報》,“中國不可能依賴俄製發動機,因為俄羅斯要求中國購買更多蘇-35戰鬥機,以此來換取AL-31F發動機的交易。”
殲-20戰鬥機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校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資深科研員、研究中國國防工業綜合體的專家瓦西里·卡申表示,他不同意《南華早報》的結論,稱“俄羅斯從未將向中國交付AL-31F發動機與購買任何俄羅斯戰鬥機掛鈎,尤其是蘇-35。在2015年兩國簽署有關蘇-35戰鬥機的採購協議之前,俄羅斯就已經向中國提供了大量各種改進型的發動機。”
報道稱,中國是第一個獲得俄第4++代蘇-35多用途、超機動戰鬥機的外國客户。2015年,中國從俄羅斯採購了24架蘇-35戰機。但《南華早報》稱,中國無意採購更多的蘇-35戰機,該報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航空工業已經讓殲-16戰鬥機具備了即便不是更優越、但也是類似蘇-35的性能。蘇-35除了具有更大的作戰半徑外,在其他戰術技術性能上,如機載雷達、導航系統和其他電子部件,都不如中國的殲-16戰機。
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5戰鬥機
卡申表示,雖然(中國)媒體積極報道中國空軍近年來大量採購的殲-16戰鬥機,稱其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沒有理由認為它們的實戰能力優於俄羅斯蘇-35。中國空軍認為採購蘇-35很有價值,將其部署在重要的戰略區域,定期參加重大演習。
俄專家指出,“毫無疑問,中國打算轉向生產完全使用國產發動機的五代戰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就像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的發動機已實現進口替代一樣。”
《南華早報》稱,中國空軍正在向WS-10C發動機過渡,這是WS-10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升級型號。一名知情人士向該報證實,未來的殲-20戰鬥機將裝備WS-10C發動機,他們認為該發動機在性能上類似於AL-31F。
俄羅斯AL-31F發動機
不過,該消息人士承認,AL-31F和WS-10C都是臨時解決方案,殲-20本應配備新型WS-15發動機進入量產。中國自2005年開始研發的WS-15發動機可以讓殲-20戰機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即可保持超音速飛行。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副主任康斯坦丁·馬基延科強調,任何航空發動機都是機械製造業中技術最先進的產品。毫不誇張地説,這是該行業的巔峯。世界上製造發動機的大國數量遠少於核國家數量。舉例來説,可以為中型民用客機(如波音737和MS-21)生產推力為12-14噸的噴氣發動機的公司很少:美國普惠公司、英國羅·羅公司、俄羅斯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以及合作的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峯集團。也就是説,只有來自4個國家的5個經濟實體可以生產。同樣,上述情況也適用於軍用飛機所用發動機。
殲-20戰鬥機
馬基延科認為,中國遲早會加入這個“特權”俱樂部。但目前是否已加入,這是一個大問題。例如,發動機可能獲得15-20噸的額定推力,但是問題就出現了——發動機壽命是多少,可靠性如何,已經運行了多長時間,發動機是樣品還是已經量產。
他表示,“現在談論中國在發動機製造領域已經超過俄羅斯還為時過早。這些消息很值得懷疑,如果現階段有一兩台樣品發動機完成了測試,這並不意味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卡申則表示,問題只在於中國解決這一問題所需的時間,以及俄羅斯和西方到那時在發動機製造領域會取得多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