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可以説"善良"這個品質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次數是最多的,也是特別被認可的品質。
既然要孩子善良,很多家長會直接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做事要忍讓大度,凡事多為別人着想,寬容大度,這樣耳濡目染的教育可能也確實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了不少,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孩子似乎失去了本身廣闊的成長空間。
因為家長很多時候都踏入到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將"同情心"錯當做"同理心",兩個詞雖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藴含着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思維。
一、同理心≠同情心同理心和同情心究竟有什麼區別?
所謂"同情",就是對某件事物能夠感受到同樣的情感、體會到同樣的感受,也就是能夠"感同身受"對方的感受,但是這種只是在情感、情緒上的感受。
但是"同理心"更強調換位思考、共情,也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切身體會到對方的情緒和想法,真正更加深入地理解別人的感受,並且將這種體會到的感受轉化為實際行動,幫助對方考慮提出或者解決實際問題。
台灣著名作家、思想家柏楊説過,希望大家都應有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的教養,也就是具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方式,要求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對方所感受,體諒和理解對方。
比如別人正在訴説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一個有同情心的人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她,遇到這件事"我"會有什麼感受?
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她 ,遇到這件事 "他/她"會有什麼感受。
説白了,同情心還是站在自己的思維和立場上想問題,而同理心則是真正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事情。
一個沒有同理心而只有氾濫同情心的人,容易變得太相信他人,而成為了不懂得分辨是非的"老實人"。我們教孩子要有同情心,要學會分享和忍讓,久而久之,孩子氾濫的同情心就會導致孩子習慣性地憐憫他人,甚至覺得幫助他人就是自己的責任,在別人要求要幫忙的時候也難以拒絕,因為太為對方考慮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而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則不會委曲求全,他們雖然跳脱自己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而是切身處地地幫別人考慮和解決問題,但不會以損害自己利益為前提。
二、善良不只是"同情",更重要的是"同理心"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從某種角度來説確實是個善良的人,但這種善良有時候甚至會以委屈自己為前提,別人也並不會尊重和感激這樣的善良。
反之,一個有同理心的人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還是一個富有魅力的人,那麼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孩子究竟有怎樣的人格魅力呢?
1、懂得尊重和理解別人
雖然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提到要"尊重"和"理解"別人,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
而懂得尊重和理解就是有同理心孩子的一個顯著特點,這樣的孩子心思細膩,而且通情達理。
因為孩子尊重和理解他人,所以能夠體諒父母賺錢養家的艱辛和對自己的關愛;因為尊重和理解他人,所以感恩辛苦上課、温柔相待的老師;因為尊重和理解他人,所以也總是設身處地幫助小夥伴考慮問題。
相反,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是一個自私利己的人,當然也可能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
2、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
善良對於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教養,孩子要學會在温暖別人的同時也温暖自己,而不是在燃燒自己温暖別人,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加以引導,不然孩子很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之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會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到長大後慢慢經歷的一系列事情,其實都會逐漸改變孩子的認知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和思維。
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可以讓孩子形成一個強大的思想體系,在面對任何衝擊和不同意見前都能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而不至於被同理心牽着鼻子走,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同理心發揮得更加"舒服"。
3、富有人格魅力,懂得將心比心
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孩子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因為他們身上會不自覺散發出強大的人格魅力,温暖他人。
一個人際關係良好的孩子會有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也能夠發現更廣闊的世界。
馬克思曾説:"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也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是社會性動物,一個人要是能在人際交錯的複雜網絡中自如,那麼就更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妙。
三、父母應該怎麼呵護孩子的"同理心"?其實2歲左右的寶寶就已經表現出同理心的萌芽了,他們能夠開始察覺到對方的情緒,無論是開心還是難過,他們都能夠敏感捕捉並相應作出一些反應,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關注對孩子進行同理心的培養了。
1、言傳身教
要想孩子有同理心,家長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充分發揮好榜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成員間交流一定要注意措辭。
我們在孩子考試考砸時,第一時間不是立刻懷疑和指責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你這段時間學習都學到哪裏去了?"而是表現自己的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再和孩子交流溝通找出問題所在,並且做出實際行動解決問題。
2、引導孩子的早期同理心
孩子的同理心發展也呈現出了一定的規律,家長會一定要把握住孩子的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教育。
比如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同理心萌芽,這時候當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在難過哭泣的時候自己也會哭起來;當孩子大一點時,看到小夥伴難過在哭的時候可能會上去拍拍肩膀,或者送糖果玩具安慰;而3-6歲階段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出更加具體的行為,他們可能會想做點什麼讓對方停止難過。
在這個階段裏,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呈現了"同理心"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反饋肯定和讚揚,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這麼做是正確的,從而腦海裏對於"同理心"的定義也更加明確。
3、看出別人的情緒
捕捉他人的情緒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重要環節。
只有當孩子瞭解對方的情緒,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考慮解決問題的措施。
在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有關情緒的小遊戲,比如情緒卡片、情緒圖畫等等,這些適合3-6歲的孩子培養基礎的同理心,讓孩子懂得對方情緒所表達出來的內容。
總而言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在最初期,家長就是在白紙上畫畫的筆,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不是讓孩子變成一個唯唯諾諾、不懂拒絕的老好人,而是讓孩子懂得實現自己、温暖他人,畢竟一個懂得感知他人的人,才能真正感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