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細雨朦朧的清明節。

詩人説:“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

是啊,人心的心情創造了天堂,也創造了地獄。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在這個思念的時節裏,又是雨天,心情怎能無恙?

但所有的思念都值得感恩,人生在世有一份思念,便是幸福。

01思念已故親人

曾有一位讀者留言説:“當年,我是一名35歲的大齡剩女,如今我是一位45歲離異單身媽媽。那時,我父母逼我嫁給前夫,非説前夫是最適合我的人!我被逼無奈只能妥協,婚禮前一天的晚上,我到爺爺的墳前哭到半夜。”

無法想象這位讀者,在爺爺墳前的那個夜晚是多麼的傷心欲絕,但有一個很愛自己的爺爺傾訴內心的痛苦,也是一種“幸運”。即便爺爺已經不在了,但那些曾經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會一直温暖着她。

“人固有一死”,誰也無法改變,作家馬爾克斯的他的經典名著《百年孤獨》中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親人的離去,無疑是最痛苦的,但我們卻只能學會面對。

即便與死亡之間的這道牆打開了,我們還有思念,在這份思念中我們的親情不減分毫,我們也終將獲得了成長。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02思念身處異地的伴侶

《奇葩説》辯手陳銘,曾經描述過一個異地戀的場景,那是滿滿的一桌子火車票,起止點只有兩個從未不變的城市。

從這一張張火車票之中,我們就能感受到那份愛情有深,那份思念有多濃。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因為這份思念,也給了愛情一份新的體驗。

分別時有多思念,相聚時就要有多珍惜。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03思念分別後的朋友

魯迅先生曾説:“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誰不想擁有這樣一個知己,有些年紀的人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感慨:人到中年,身邊的朋友就像頭頂的髮絲,會越來越少。

朋友也會“大浪淘沙”,經過時間的篩子,我們常常會發現,那個能陪伴自己一生的知己,多少是學生時代的同窗。

那時的友情純粹簡單,兩人在一起經歷了彼此的成長,最令人懷念。

但畢業之後,總有各自的人生和生活,總不能常常見面。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而對朋友的這份思念,卻成了一份温馨的人生體驗,有這樣一個可以思念的朋友本身就值得感恩。

04思念遠方的孩子

龍應台在她的散文《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做了媽媽的女人,總有這樣一種體會: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會無奈地發現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依賴超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就像龍應台所説的那樣,他總會離開,還會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對孩子的思念,可能會成為很多媽媽的日常。

一位朋友曾每晚都會給她正在讀大學的女兒打電話,她控制不住內心對孩子的那份思念,但卻打擾到了女兒的生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直到有次,女兒直接對她説:“媽媽不要每晚給我打電話了,我要上晚自習,還要準備考試,馬上就要放假了,不久就能回家陪你了。”

她才認識到,女兒上大學之後,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女兒,還有她自己。

從那以後,她把自己對女兒的思念都寫成了文字,回憶女兒小時候的一幕幕,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趣事,為這份思念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曉角心語:

有一個值得我們思念的人,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作家王小波曾説:“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而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人莫過於家人和自己,學會與家人相處,與自己相處,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必修課。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願我們在這個清明節裏都能好好思念,好好相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

今日話題:

這個清明節,你最思念誰?

清明假期,你與家人相聚了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3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感恩所有思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