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英國將在9月19日,為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國葬。國葬的地點,選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有1000多年曆史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如圖)。很多王室婚禮、葬禮、國家慶典和紀念活動都在此舉行,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國王的加冕典禮和國葬。此外,威斯敏斯特教堂還是3000多位社會知名人士的長眠之地。
如同英國政治博物館
威斯敏斯特教堂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年。作為英國中世紀建築的主要代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哥特式,歷經多年修葺,基本保持原貌。
從威廉一世算起,超過40位英國君主在這座教堂登基。在英女王葬禮舉行後,英國將會按照傳統,為新王查爾斯三世舉行加冕典禮。早在1301年建造完成,自1308年起一直使用至今的加冕王座——聖愛德華寶座,是英王愛德華一世在1296年委託製造的。寶座下方放置着斯昆石,當年由他作為戰利品從蘇格蘭帶回英格蘭。直到1996年11月15日,英國中央政府才將斯昆石交還給蘇格蘭地方政府,放置在愛丁堡城堡。但每次當有新王加冕時,斯昆石還是會被運回威斯敏斯特教堂,放在寶座下。
第一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是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的勝利者,來自諾曼底的“征服者”威廉一世。今天的熱門旅遊打卡地點——倫敦塔和温莎城堡都是在威廉一世時期修建的。正是這位外來的威廉國王將法蘭西文化帶到英格蘭,對後來的英格蘭中世紀產生影響。
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見證眾多君王的崛起,也記錄他們的人生落幕。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多位國王都被葬在這裏。殘酷的政治角鬥也在這裏留下痕跡。威斯敏斯特教堂內有許多禮拜堂,除了巨大的天主教禮拜大堂,在聖壇後還有一個聖母堂——亨利七世禮拜堂。在這裏,並排陳放着有着悲劇人生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
社會名流並非都能在此安葬
威斯敏斯特教堂還是英國各界名流的長眠之地,比如政治家丘吉爾,科學家牛頓、達爾文、霍金,文學家喬叟和狄更斯等都安葬在這裏。
第一位以國葬之禮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學家是牛頓。1727年3月,牛頓去世。他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兩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為他抬棺,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為他送行。他長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合唱團屏風的中殿,他的紀念碑上面寫着:“這就是名為艾薩克·牛頓的凡人。”曾見證牛頓葬禮的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感慨:“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頓的鄰居就是達爾文。
在14世紀被稱作“詩聖”的喬叟陵墓周圍還有一扇專門的“紀念窗”,上面描繪着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裏的情景。伴他長眠的有丁尼生和勃朗寧,他倆都是名噪一時的大詩人。著名小説家哈代和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也葬在這裏。
並不是社會名流就一定能在這裏安葬。在物理與化學領域都被公認作出傑出貢獻的法拉第在去世後本來也有機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下葬,但因他的信仰原因,被拒絕在此安葬。雪萊和拜倫這兩位舉世聞名的大詩人則因為“驚世駭俗”的言行被這座教堂拒之門外。
威斯敏斯特教堂因吸引到這些世界名人而備受關注,但隨着那裏的紀念碑越來越多,墓地越來越擁擠,能夠在威斯敏斯特佔據一席之地成為很多科學家和文學家的願望,威斯敏斯特教堂也因此被稱作“榮譽的寶塔尖”。由於要下葬的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材豎起來埋在地下。但最終還是無處安放,於是開始將一些偉人棺木向泰晤士河東岸的聖保羅教堂轉移。
一戰無名士兵墓引人深思
王室成員、名流們的棺木都很華麗,有木製的,也有石頭和銅作為材料的。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擔任主教的斯坦利1868年出版了一本盤點教堂內部被埋葬人的書,其中詳細描述了墓葬的細節。比如,英王亨利七世和他的王后以及重孫詹姆斯一世被葬在同一個墓內。這三個人是在不同的時間被擺放在這裏的。墓穴是在地面上,可以隨時被打開。他們的棺木內部質地是鉛。
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還有一位無名氏,他的墓是整個教堂最引人深思的,這就是無名士兵墓。在1920年8月,一位叫大衞·雷爾頓的牧師給威斯敏斯特教堂去信,信中充滿着對在一戰中失去親人的家庭的感同身受,並提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葬一位不知名的士兵的想法。同年11月,英國隨機從戰場上運回幾具遺體,通過一系列的保密行動,最終將一位身份不明的士兵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並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和紀念儀式。
原題:記錄王朝興衰 埋葬名人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