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金:美國“實力外交觀”為何破產了

美軍倉皇撤退和阿富汗一夜之間變天帶給國際社會巨大沖擊。號稱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在阿富汗遭遇大潰敗也再次印證了一個事實:美方所謂“從實力地位出發”的外交觀破產了。

趙可金:美國“實力外交觀”為何破產了

回顧美國建國以來200多年曆史,可以發現美國人對外交的理解始終自相矛盾。從立國開始,美國就口口聲聲反對仗勢欺人,從首任總統華盛頓的“孤立主義”到後來威爾遜的“十四點”計劃,從《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到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理念和羅斯福總統首倡的“四大自由”,美國諸多“先賢”和重要政治人物都在告誡不要捲入“舊大陸”爭權奪利的鬥爭,美國人好好待在西半球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且在國內事務上奉行“自由和獨立的精神”。

但二戰後,美國還是按捺不住,開始有了在世界上稱王稱霸的“光榮與夢想”。從那時起,美國外交觀變了,從強調價值至上轉變為利益至上和實力至上。無論世界上哪裏有事,它都要去管管。憑什麼呢?就憑美國有實力。自此之後,美國外交就有了兩條邏輯:一條是內心深處的實力外交邏輯,另一條是掛在嘴邊的價值觀外交邏輯。對美國人來説,最好的情況當然是既有裏子又有面子,當你實力跟它相差懸殊時,它就跟你講漂亮的“價值觀”;而當你的實力迫近甚至“威脅”到它,它就赤裸裸地動用“實力”予以遏制打壓。

顯然,如果説美國還有外交觀的話,那也是實用主義,這才是指導美國外交實踐的真正原則。對此,美國戰略思想家布熱津斯基一語道破天機,“美國成不了全球警察,也當不成全球銀行家,甚至連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為第一類需要名正言順的合法性;第二類的根基是擁有償債能力;而第三類則需自身清白。”

美國的實力外交觀為什麼破產了呢?這是美國一些政策精英現在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美國今天揚言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説到底不是居高臨下、仗勢欺人,而是中氣不足、氣血兩虛。按照其實力外交觀的邏輯,美國只有在意識到對方比自己強大時,嘴上才會説要“從實力地位出發”。

當今世界發展已經事實勝於雄辯。今日中國已經不是百年前的中國,我們獨立自主走出一條成功道路,不再盲目相信美國宣揚的那套。尤其這次應對新冠疫情,誰的制度更優越,誰的領導力更強,高下立判。美國顯然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拜登上台後,雖然在遏制打壓中國方面比特朗普稍微顧及一點兒美國人的“體面”,但這反而讓華盛頓看起來更加虛偽,其實用主義外交觀沒有任何改變。

自入主白宮以來,拜登政府在對華關係上扭扭捏捏欲説還休,不僅直接説出“應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接觸的話,還假裝強大地給中美關係出了一道選擇題,“在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須對抗時對抗。”美國人到現在還不明白,這套説辭對中國人民不好使,該做選擇題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自己。阿富汗變局就是美國自己給自己出的一道選擇題,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它究竟如何“從實力地位出發”去解答這道選擇題。

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沒想明白在阿富汗潰敗的原因,那是因為它對實力的理解存在問題。美國在阿富汗戰場陷入被動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於阿塔如何強大,而是在於美國調整全球戰略,從以反恐為中心轉變為以大國競爭為中心,阿富汗對美國不再那麼重要,成了美國急於甩掉的一張牌。只不過這張牌沒甩好,結果變成美國外交戰略的又一個悲劇性案例。而從阿富汗變局不難看出,美國大國競爭的戰略思路仍停留在冷戰時代,華盛頓仍然認為物質實力是大國競爭的核心,而這顯然是錯誤的。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武裝到牙齒”不是大國競爭的必然制勝邏輯,民心所向才是最大的實力,這一點在國際社會同樣適用。而在國際社會民心向背方面,美國顯然走在錯誤道路上,沒有資格和世界講“從實力出發”。美國在國際社會多行不義不斷造成嚴重後果,阿富汗只是一個新的教訓。(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來源:環球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9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可金:美國“實力外交觀”為何破產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