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樞密院十號】;
巴鐵主辦、中方出席、三駕馬車到齊、阿富汗臨時外長同時出現……在11日伊斯蘭堡舉行的阿富汗問題“中美俄+”會議上,這麼多信息彙集在一起,表明這是一次能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國際會議,也是一次具有份量的國際會議。而此前一天,印度剛舉行完一場有關阿富汗問題的地區安全對話,巴方完全拒絕參加,中方“因日程原因不便與會”。國際媒體都在説,“兩個會議的故事”耐人尋味。
11日由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主持舉行的阿富汗問題“中美俄+”會議,也叫“三駕馬車+”會議。本次會議看點很多。
第一,中國的態度。
中國的態度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就已經亮明。
11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中方支持巴基斯坦舉辦此次阿富汗問題“中美俄+”磋商機制擴大會議,支持一切有利於促進阿富汗和平穩定、凝聚各方共識的國際努力。中國外交部阿富汗事務特使嶽曉勇將率團出席此次會議。
對比一下9日汪文斌的説法:(對於在印度德里舉行阿富汗問題地區安全對話),中方因日程原因不便與會,我們已經答覆了印方。
從時間上看,兩場會議前後腳召開。從空間上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鄰國,新德里與伊斯蘭堡也就幾百公里,不算太遠。
為什麼一個“日程安排不開”,另一個就又安排開了呢?答案要從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促進阿富汗和平穩定、凝聚各方共識的國際努力”這句話中尋找。
第二,“三駕馬車”聚齊。
不僅中國,其他國家也很重視此次會議。
中美俄特使的參與,讓此次會議成為塔利班重新掌權以來“三駕馬車+”的首次正式會議。
10 月 19 日,莫斯科主辦了一次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但美國以技術原因缺席。
美國現在重新加入了“三駕馬車+”進程,表明拜登政府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更務實的態度,同樣表明此次會議的重要性。
美國派出的與會者是接替哈利勒扎德擔任美國阿富汗問題特使的托馬斯•韋斯特。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在本週的一次簡報會上説:“他將與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繼續闡明我們對塔利班和任何未來阿富汗政府的期望。”
巴基斯坦官員表示,“三駕馬車+”是最重要的國際論壇,因為它代表了阿富汗的主要利益相關方:“巴基斯坦、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希望集體向塔利班政府傳達一些信息。”
“三駕馬車+”會議與會代表合影
第三,代表們首次與阿富汗臨時外長會晤
既然要向塔利班政府傳達一些信息,沒有比見面更好的方式。
阿富汗代理外長穆塔基10日率團訪問巴基斯坦,做好了與“三駕馬車+”的代表們商討問題的準備。在塔利班8月接管阿富汗之後,這是穆塔基首次訪問伊斯蘭堡。
阿富汗代理外長穆塔基10日前往伊斯蘭堡。
11日,中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的高級外交官與穆塔吉舉行面對面會晤,敦促塔利班政府履行其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
這些承諾包括中國人最關心的一些內容,比如不允許恐怖組織再次利用阿富汗的土地、建立包容性的政府等。
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還沒有立即承認塔利班政府的打算,因為塔利班政府未能滿足國際社會的期待。
代表們首次與阿富汗臨時外長會晤
外交承認還有待時日,並不妨礙相關方面一起討論具體的問題。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稱,巴基斯坦、中國和俄羅斯認為,西方通過封鎖阿富汗的外國資產來懲罰塔利班政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三方一直在敦促美國解凍阿富汗央行的 95 億美元。美國則利用阿富汗的外國資產作為籌碼,説服塔利班政府接受自己的條件。
從以上三點國際社會不難判斷,哪場會議對阿富汗和平穩定的作用更大。這也是中國對兩場國際會議態度截然不同的最大原因。
第四,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較量。
本次“三駕馬車+”會議之所以引人關注,還是因為印度此前一天也舉辦了關於阿富汗問題的國際安全對話。
一對宿敵的較量讓事件看起來很熱鬧,印度稱巴基斯坦為“試圖扮演消防員的縱火犯”。巴基斯坦則説印度是阿富汗和平的“破壞者”而不是“和平締造者”。
兩國把會議日期安排得這麼接近,有拉各國替自己站台的成份。中國的站隊只是事件中比較有意思的細節,也不出人意料。
《印度教徒報》説,週三在新德里舉行的安全對話中,中國對印度的冷落之際,正值中印雙邊關係因拉達克東部持續的軍事對峙而陷入困境。
其實,印度真正應該反思的是他為什麼淪為阿富汗問題的局外人,雖然自認為是該地區的一股強大力量。
“印度主持阿富汗問題會談,卻未邀請阿富汗官員”,半島電視台援引印度專家的話説,在新德里舉行的會議是“提醒所有人注意印度在阿富汗利益的一種方式”。
此話一下子拉低了會議的格局,不邀請塔利班官員更是一大敗筆。
塔利班政府發言人9日在對印度的一次挖苦中説,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並不擔心此類會議,但希望會議能“促進良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