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媒體曾大肆吹捧過一位名叫亨利·霍夫特的美國僱傭兵,讚頌其赴烏克蘭參加“國際戰隊”的“壯舉”。可自從他在3月15日發視頻講述自己被逼着上戰場、呼籲其他人不要前往烏克蘭後,美西方輿論場開始盯上了他的黑歷史。
亨利·霍夫特資料圖
最先刊登霍夫特事蹟的是他所在的俄亥俄州一家當地媒體,文章作者稱自己翻閲了霍夫特的Facebook賬號,瞭解到俄亥俄州有這麼一位鄉賢。報道説,霍夫特曾在美軍服役,是因為“看到烏克蘭平民的慘狀”而選擇前往烏克蘭。在作者的筆下,霍夫特是個又善良、執行力又強的高人,他喊一嗓子就湊齊了一支8人小分隊,靠網上眾籌獲得資金後,他們很快就定好前往波蘭的機票,還制定了從那裏借道去烏克蘭的計劃。
當時,各大美媒在提到霍夫特時,可謂全網一片讚譽。
不曾想,這篇首發於3月6日的報道,在9天后就迎來了第一次“打臉”。15日,霍夫特在視頻中講述了自己的狼狽經歷:他與其他僱傭兵一起被送往烏克蘭首都基輔,但大多數人沒有領到任何武器裝備,少部分領到武器的人,也僅配了一個裝着10發子彈的彈夾。
霍夫特稱,部分外國僱傭兵拒絕靠這樣的裝備前往基輔,卻被看管他們的人員警告:“如果你們試圖逃跑,我們會從背後向你們開槍。”
隨後,霍夫特在視頻裏警告那些和他之前有一樣想法的人:“別來這裏,這是魔鬼的陷阱,任何人都不被允許離開。我認識很多人可以證實我説的話。”
另外,從霍夫特的口述看,他逃離烏克蘭的過程並不光彩,他和另外兩名分別來自英、美的僱傭兵躲在救護車裏混到了邊境,在看到烏克蘭守軍把穿軍裝的人拉出來送回前線時,他們就穿上紅十字會外套冒充救援人員然後逃離了當地。
因為以上內容出自霍夫特的個人口述,因此我們很難判斷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有多高。但毫無疑問的是,在美西方宣稱要極力支持烏克蘭當局的大背景下,霍夫特的口述以及他“先參戰又逃跑”的經過,自然是不受西方主流輿論歡迎的。
有網民就在霍夫特自述視頻的評論區留言罵道:“這人是傻X吧,他在想什麼呢?難道還得給你配上10萬美元的裝備嗎?”“這人絕對是個俄羅斯派來的反串黑,讓我們記住這個懦夫的名字!”
很快,另一個更重磅的“實錘”把美媒給霍夫特造的“神像”砸了個粉碎。就在最近兩天,突然有許多美國網民和媒體揭露道:這個霍夫特是個極右翼分子,此前曾參加了一個名叫“布加洛男孩”(Boogaloo Bois)的白人種族主義民兵團體。
英國《衞報》等媒體報道稱,該組織一直宣揚要挑起美國第二次內戰,一名從美國空軍退伍的成員還因此刺殺了一名美國聯邦安全官員。此外,“布加洛男孩”疑似與美國多起暴力事件有關。
一段2021年的視頻顯示,當時霍夫特化名“亨利·洛克”,和本團體的同伴人手帶着突擊步槍,在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廣場上發起了針對少數族裔、性少數羣體的抗議。霍夫特的一名男性同夥故意穿上女裝,而霍夫特則對着路人叫喊:“看啊!(按你們的定義)他可是貨真價實的女性了。”以此嘲笑美國政治正確裏的性別議題。
如果我們只把新出現的這些揭露霍夫特的言論看作“撥亂反正”,恐怕就低估了美國輿論場的複雜性。
最早報道霍夫特“事蹟”的媒體是美國《哥倫布市電訊報》,從作者的公開介紹看,她本人就定居在霍夫特曾多次活動的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作為一名自稱看過霍夫特社交媒體賬號的時政新聞記者,她真的是隻關注了霍夫特“英勇參戰”的一面,卻“恰好”沒注意到此人的種族主義傾向?
這到底是完全沒對受訪者做背景調查,還是為了眼前的“政治正確”議題,選擇性地對霍夫特此前“反政治正確”行為假裝看不見?
另外,在讚揚霍夫特的報道剛發出時,只有少數留意時政新聞的人公開指出了霍夫特的背景問題,但在俄羅斯媒體將霍夫特宣佈逃離的視頻廣泛轉發後,美西方網民突然就把這個不久前被譽為“抗俄鬥士”的人罵成了“給俄羅斯遞刀子的懦夫”,還有不少意見領袖發佈了另一位赴烏克蘭參戰者的視頻,試圖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指控霍夫特的説法是造謠。
結合Facebook此前宣佈允許“有限度讚美亞速營”這一極端組織的公告,美國輿論難免讓人產生這樣一種觀感:同樣一個人,從“英雄”變為“過街老鼠”的速度,是以星期為單位進行計算的,導致經常關注這些新聞的人,總是一邊驚歎美國社會極其靈活的道德底線,一邊又為他們振振有詞的“雙標”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