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隨着財政部率先公佈2021年部門預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向社會公開拉開序幕。當日,共有102箇中央部門(單位)公佈了2021年預算。
中國財政科學院研究員白景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預算公開範圍進一步擴大,公開的內容更加細化,特別是“過緊日子”“壓減支出”等成為102箇中央部門預算的關鍵詞。這一方面體現了服務型政府對人民負責,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也便於公眾監督;另一方面體現了中央政策及時落地,讓公眾切實瞭解到政府出台的保障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等重要政策如何在預算上得到反映,體現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執行的有效性,有助於提升政府公信力。
預算公開信息更加全面具體
財政部2021年部門預算報告分為四部分:財政部概況、2021年部門預算表、2021年部門預算情況説明和名詞解釋。
預算報告顯示,財政部2021年“三公”經費預算數為2,283.74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311.46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869.20萬元,公務接待費103.08萬元。2021年,“三公”經費預算比2020年減少162.87萬元,壓縮6.66%,主要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過緊日子的有關要求,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進一步壓減因公出國(境)任務、公務用車費用和公務接待費支出。
和財政部一樣,今年其他中央部門公開的部門預算一般都包括部門收支總表、部門收入總表、部門支出總表、財政撥款收支總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表等9張報表,全面、真實反映了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除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其中,基本支出公開到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
各部門在公開上述預算表的同時,還對預算收支增減變化、機關運行經費安排、“三公”經費、政府採購、國有資產佔用、預算績效管理、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項目等情況予以説明,並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進行了解釋。
為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各部門的部門預算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還繼續在財政部門户網站設立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台”上集中展示。
中央財經大學財税學院院長白彥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預算公開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他指出,大力推進預算公開工作,充分發揮預算公開透明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和約束作用,有利於推動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
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呈現五大亮點
打開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部門預算,記者發現,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表的表9中,科目名稱分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離休幹部醫藥費補助支出、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支出幾項。其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50,021.24萬元。
中央部門首次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今年的新變化之一。根據2020年修訂施行的預算法實施條例關於“各部門預算應當反映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給本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的所有預算資金”的規定,今年10個部門公開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內容。
白景明告訴記者,過去部門預算公開包括兩類預算,即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今年首次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既是落實預算法實施條例的要求,也使預算公開的內容不斷增加、更加豐富完整。
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加大了項目支出預算公開力度。今年中央部門在公開預算時,繼續對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項目等情況進行説明。公開的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週期、年度預算安排、績效目標等。據統計,今年有81個部門公開了104個項目的項目文本,比上年增加21個項目。
白景明告訴記者,要求各個部門公開一定數量的項目支出情況,尤其是在預算環節公開績效情況是落實中央文件的要求,即實現預算績效管理全覆蓋,意義非常重大。他説:“項目支出在部門預算支出佔的比重比較高,有的部門項目支出佔比甚至遠超基本支出。公佈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部門預算的整體績效。同時,突出強調績效管理,也體現了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即預算要規範透明,績效就是講規範,公開意味着透明。”
據瞭解,今年中央部門在進行預算公開時,除涉密部門及涉密信息外,各部門至少公開一個一級項目績效目標表,其中,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項目的中央部門需公開提交審議項目的文本和績效目標表。
在白景明看來,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還有一個新的變化是向縱深發展。即,中央部門在做好自身預算公開的同時,要落實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指導督促所屬單位認真履行主體責任,依法依規公開單位預算。
“過去部門預算公開的是總額,具體到一個部門預算裏的各個層級,包括二級預算單位、三級預算單位的預算沒有公開,看不出縱向的支出結構。今年部門二級預算單位預算也要公開,縱向支出結構一目瞭然,這樣更能看清錢是怎麼花的、重點花在哪兒,這是一大進步,也是貫徹預算法實施條例的具體表現。”白景明説。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認為,今年的預算公開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繼續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支出的同時,對部分支出增長的項目也有客觀説明。
近年來,各級政府堅持節用為民、過緊日子,並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今年中央部門在公開預算時,繼續公開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支出等情況。據統計,2021年安排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51.87億元,比2020年預算減少3.3億元,下降6%。其中:因公出國(境)費6.74億元,減少0.04億元,下降0.6%;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2.68億元(包括購置費9.26億元、行費33.42億元),減少3.11億元,下降6.8%;公務接待費2.45億元,減少0.15億元,下降5.8%。
“支出不可能一味壓減,今年有些部門增加了對於支出合理增長的説明,顯示出務實細緻的作風,有利於公眾增進理解並進行監督。”劉怡説。
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公開範圍不斷擴大
記者打開科技部2021年部門預算發現,“科技專項業務費”包括科技文獻信息專項、創新方法工作專項、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三個項目,2021年共安排5.62億元。
對於上述項目,“項目績效目標表”公開了年度總體目標、績效目標。其中,績效目標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每個指標又分為若干小項。
和科技部一樣,今年有99個部門公開了128個項目的績效目標表,比上年增加19個項目。
近年來,財政部大力推動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基本實現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特別是重點項目績效目標公開範圍逐年擴大。2017年,部分中央部門隨同部門預算首次公開了10個重點項目績效目標表,到2020年公開數量已增加到109個。2021年,中央部門在公開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項目績效目標表的基礎上,繼續增加選取有代表性的項目績效目標表進行公開。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公開重點項目績效目標,進一步敞開了社會各界瞭解政府履職的“窗口”,清晰展現了財政資金投入的“任務單、時間表、效果圖”,使公眾能更直接地看到財政資金安排在哪裏、預期使用效果如何。同時,也有利於督促部門落實績效責任、提高效率意識,促進資金使用單位加強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白彥鋒表示,中央部門重點績效目標公開範圍逐年擴大,可以更好地發揮“以上率下”的作用,帶動地方政府和部門積極跟進,有助於推進現代預算制度建設,將財政資金真正花在“刀刃”上,促進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國家的大政方針很多都要通過中央單位的重點支出項目加以體現和落實。“通過逐步擴大中央部分重點項目績效目標,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對於老百姓充分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加強財政資源的統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白彥鋒説。
來源:中國財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