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樊勝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現實版樊勝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譯言·譯眼看世界

"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一分錢存款,哥哥結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還貸也是我,連生孩子的錢都是我出的。”

這是熱播都市劇《歡樂頌》中一段令人心疼的台詞。由蔣欣飾演的樊勝美,被父母逼着為哥哥惹出來的禍端“買單”,為了幫助家裏四處奔波,卻得不到家裏人的諒解。

不幸的是,劇中樊勝美的遭遇有朝一日竟然成為了現實。近日,年僅24歲的女孩洛洛(化名)意外溺亡,其父母在女兒遇難後沒有及時處理喪事,卻強烈要求公司賠償41萬,據説是為了給兒子買房付首付。事件被報道後,許多女性為原生家庭的冷漠感到心寒。

這一事件背後是千千萬萬女性的心酸。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使她們在工作中需要更多努力來證明實力,在家庭中需要更多犧牲與付出。

現實版樊勝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01

性別歧視,始於童年

在生活中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一點從工資差距、蕩婦羞辱、粉紅税、權力職位上的男女比例以及社會對男女的普遍看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社會普遍認為:女性是弱者、弱勢性別、順從者。這種誤解的根源——性別歧視,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甚至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從剛出生起,男性和女性的撫養方式就截然不同,例如褒貶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為。性別歧視還源於允許孩子使用性別作為侮辱。孩子們常被教導説,兩性是不同的,以至於他們之間不能有任何交叉,所以“你像個女孩”或“那太娘娘腔”的侮辱就誕生了。所有這些都促成了這樣一種觀點: 性別的不同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不同,更是心理上的不同——孩子們必須保證他們的性別是“正確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對孩子和他們的課業有巨大影響的兩種方法是“懲罰”和“鏡像”。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許多孩子是在家庭中第一次體驗到性別差異的,女孩和男孩之間的社會差異是通過家庭成員的早期教導灌輸的……父母給他們穿上適合各自性別顏色的衣服,給他們不同的玩具,用不同的方式裝飾他們的卧室,而這為性別歧視的滋生提供了温牀。”

現實版樊勝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02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通過強化、懲罰,孩子們學習分辨黑白是非。 如果一個孩子以某種方式行事並受到懲罰,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不會再以這種方式行事——這將在他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反之亦然。然而研究發現,通常情況下,當男女兒童行為相同時,一種性別受到表揚,而另一種性別則受到懲罰。林恩·利本和瑪格麗特·西諾雷拉所著的《兒童性別圖式》中就此舉例:一個女孩子放學後錯過了回家的公交車,於是決定步行回家,而非求助他人。當她告訴父母這件事時,他們卻為此感到不安,因為他們覺得她行為危險,不負責任,獨自走回家可能會受到傷害。然而,當一個男童也這樣做,並告訴他的父母時,他們卻讚揚他的主動性,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類型的鼓勵和批評為之後的性別歧視與厭女症打下了基礎。如果通過這些強化觀念,一個孩子總被教育説男孩應該是獨立強壯的,女孩應該是被動依賴的,那麼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有扭曲的性別觀念。當孩子長大成人開始工作後,這種扭曲的觀念會導致日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損害了女性在反陳規定型領域的表現”。在工作場所,女性往往得不到與男性同樣的尊重,她們在升職加薪、領導崗位、從事“男性化”工作等領域更容易被忽略。男女之間存在着所謂的縱向和橫向隔離。“橫向隔離”指的是許多行業具有強烈的性別差異;“縱向隔離”指的是男性往往處於職業等級的頂端,而女性往往處於從屬地位。正是由於這種劃分,“男性職業”和“女性職業”的觀念才變得如此普遍。

即使婦女有機會擔任領導職務,她們也沒有得到與男子同樣的尊重。研究表明,“我們傾向於對女性管理者持有消極的刻板印象……與男性管理者相比,她們被賦予了更多的消極屬性……而且比男性更有可能與不稱職的管理特質聯繫在一起。”為什麼?因為當他們尚是孩童時,我們教導他們那樣思考,所以長大以後,他們也會這樣思考。

孩子學習的第二種主要方式是“鏡像”——觀察他人(主要是成年人)在他們生活中的所作所為,並加以模仿。他們通過觀察父母在家裏做什麼來了解什麼是“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在母親做飯、打掃衞生、照顧孩子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長大後會相信家務勞動完全是女性的工作。如果孩子是男性,那麼當他成為丈夫時,他會期望妻子做他年輕時觀察到的所有家務。如果那個孩子是女性,她會期望所有家務的負擔都在她身上,她也不會期望丈夫幫她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種不平等的工作分工是“恭維式婚姻”的結果,丈夫承擔主要養家餬口的責任,妻子則負責照看家人,而“初級/高級伴侶”婚姻模式中雙方都工作,但妻子的工作居於次要地位,她仍然有責任照顧家庭。這是美國最常見的兩種婚姻模式。孩子們通常會採用他們父母所採用的模式。但這兩種模式對女性都是不利的。首先,它們帶來了權力不平等——在這些模式中,丈夫在家庭中擁有更多的權力,因此他的需求、工作和慾望被認為比妻子的需求更重要。在“初級/高級”模式中,妻子的工作沒有丈夫的重要,因此,當一個孩子生病時,她就是那個不得不請假照顧孩子的人。

現在,有些人可能會説,這種權力和責任的劃分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嚴苛。有些人認為,從幾個因素來看,夫妻間工作量是相等的。有人説,雖然妻子對家庭和孩子負有更多的責任,但丈夫“或多或少地失去了與家務勞動特別是撫養孩子有關的樂趣”。他們認為,妻子們在家裏做的額外工作可以通過與孩子們有更多的面對面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參加更多的活動,如體育比賽、舞蹈獨奏會和學校實地考察來獲得補償。然而,即使有了這樣的補償,給丈夫的工作量和給妻子的工作量也大不相同,妻子最終要做更多的工作,承受更多的壓力。妻子有“兩份工作的精神壓力和身體負擔”。 要真正平等地分配工作、家務和壓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真正平等地分配任務,不要讓大部分或全部的負擔落在一個人身上

03

教育領域的鼓勵差異

在一個女孩的一生中,她通常並不擅長數學和科學。沒有人直截了當地説她不應該進入這些領域,但通過微妙的暗示,她“被推離了適合男性的領域”。

如今,從事STEM工作(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女性太少了,因為少有人鼓勵她們像男性一樣進入這個領域。儘管“從小學到中學,女學生往往表現優於同齡人,並佔本科生的大多數”,但這種情況仍在發生。儘管這是事實,但“矛盾的是,在學術階梯的每一步都有女性流失,導致她們在博士和研究人員中的代表性不足”。

“儘管他們的分數較低,但大學畢業的男性仍然比從事同樣工作的女性獲得更高的薪水……我們仍然認為,即使女性的分數更高,男性也是最好的科學家”(韋德)

在美國童子軍項目中,一個教育領域的鼓勵差異非常普遍。的確,童子軍和女童軍都教給孩子們有價值的技能,但是對於兩個宣揚非常相似價值觀的羣體來説,傳授給女童軍和男童軍的技能之間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團體的標準和使命幾乎是相同的,然而當涉及到孩子們可以獲得徽章或功勳的事情時,相似之處就消失了。這顯然是基於傳統的性別陳規。女孩們獲得的徽章聽起來很中性,對學習很有幫助,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恰恰相反。健康生活徽章和科學技術徽章“教會女科學家如何衡量幸福感……強調飲食均衡和營養豐富所帶來的美容益處。”

與其鼓勵女孩們進入STEM學科,不如教她們這些學科的女性化版本。他們正在強化這樣一種觀念,即女孩們應該更關心科學中女性化的部分,而不僅僅是教她們熱愛科學。而童子軍正在學習射箭,露營,爬山。在這兩個羣體中,孩子們都被教導在傳統性別角色範圍內的技能。

“男孩的徽章不僅僅引導男孩對科學感興趣;它們鼓勵男孩認同科學職業”

與人們的普遍認知相反, 女孩和男孩並非天生喜歡不同的事物;男孩並非生來就喜歡一切體育、科學和“男性化”活動,同樣,女孩也並非生來就喜歡烹飪、清潔和養育。男孩和女孩被這些東西所吸引,因為這就大人們所教導的。孩子們會玩任何東西,他們會嘗試任何活動,(他們通常都會喜歡這些活動),直到有人過來説他們不應該玩,因為這種活動或玩具不符合他們的性別刻板印象。

04

當女孩成為一種羞辱

“你扔得像個女孩”“我不想那樣,那是給女孩的”“那太娘娘腔了”所有這些侮辱,還有更多類似的侮辱,對年輕的女孩和男孩都有深遠的影響。對女孩來説,它提醒她們女性越來越弱;它教會她們羞於“像女孩一樣”做事。對男孩來説,它告訴他們,他們的性別是更好的,作為一個女孩或做一些“女孩子做的事”是不好的。

它還教導男孩們這樣不尊重女人是可以的。它告訴他們,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女孩。當女孩們聽到有人用自己的性別來侮辱她們時,她們聽到的是“所有的女孩都是軟弱的”,甚至可能是“如果你表現得像個女孩,你永遠不會成功”。

這種“厭女症的習慣性和無意識對話的循環在我們的文化中如此根深蒂固”(卓別林),以至於我們甚至沒有停下來意識到它的影響。通過用性別來侮辱某人,我們暗示“女性特質與情感或身體的脆弱性有關——哭泣是軟弱的;同情是無力的;談論某事對我們的影響是虛無縹緲的”(卓別林)。這些含沙射影延續了視女性為弱者,視男性為強者的模式。

多給一些時間去學習,我們很有可能造就一代不以性別歧視的方式思考問題的孩子。這一代的孩子都被鼓勵進入科學界,做任何讓他們快樂的事情。我們可以創造一代人,不把一切都貼上“娘娘腔”或“陽剛”的標籤。 我們可以阻止性別歧視,給每個人同樣的機會和鼓勵。

原文鏈接:https://kerrysmith.atavist.com/sexism-it-starts-at-childhood

作者:Kerry Smith

編輯:May

監製:April

版權説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鏈接。商業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沒它不行!結婚前一定要慎重考慮的一件事

如何緩解通勤的苦悶:有人凌晨三點不回家,有人凌晨五點已出發

因父母催婚,小夥離家出走近20天?25%的千禧一代可能永遠不會結婚了

我知道你“在看”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14 字。

轉載請註明: 現實版樊勝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