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夜讀|保持社交距離 但不要消失

封面夜讀|保持社交距離 但不要消失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音頻格式

閲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保持社交距離 但不要消失》

翻開日曆,發現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又到了人口大流動的時期,相信“保持社交距離”也會被大家頻繁提起。“保持社交距離”是簡約説法,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在科普文章中把它定義為了“刻意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物理空間以避免疾病傳播”的措施。藉由疫情,一直想擺脱無效社交的我們,懶癌作祟,開始徹底“避免接觸”。去年有大半年的時間,每當我提出要回家看看父母時,都被他們以“防疫”為由婉言謝絕。我媽後來坦白:疫情期間出去吃飯不方便,我不回去,她也不用做飯,感覺挺好。真是親媽。可是保持社交距離是一回事,常回家看看又是另一回事了。

平和社交

以前的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做了太多無效社交。畢竟在現代社會,想要真正過上一天與外界毫無聯繫的“孤獨日子”,都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即使宅在家裏又如何?乍看之下我們是孤獨的,但是不出門,我們還是可以通過網絡,和地球上每個有網絡的人保持聯繫。

這種生活方式有好的一面,就是我們能夠簡簡單單地聯繫上別人,但是這種快樂如果太多了呢?無論是工作應酬還是社會交際,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認真傾聽對方,去眼神接觸,去投其所好,去安慰認同……以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當好不容易結束談話後,我們會長嘆:“終於搞定了!”這個時候,如果又有無數電話打進來,無數微信消息等你回呢?

這樣的社交讓人崩潰,過度交流會損傷元氣,長久下去,你可能只想要原地爆炸。於是許多成功學也在鼓吹,要進行“有價值的社交”,這個論調不一定完全正確,且實在很難執行。

我能預見的是,這個春節假期,又可以像去年一樣安靜,不用每天處理那麼多文字信息了。當生活變得簡單起來,好像,我們也就不再被過於繁雜的社會關係所擾,每天所做的都是必要的社交。有關心你的人聊近況,有領導的具體要求,即使偶爾有人和你閒聊,心情都會變得平和起來,因為從高強度的交流刺激中解脱出來以後,身體休息好了,心靈也開始“放下了”。

不要消失

太長時間不打遊戲,手生;太長時間不去鍛鍊,大喘氣;人和人的感情也是如此,久不聯繫,漸漸的就淡了,不去維繫,慢慢的就散了。雖然,我們應該保持社交距離,但是千萬別消失,進入“完全不聯繫”的極端。要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關係就是靠着不聯繫來終止的。倒不是説人變了,而是時間這把殺豬刀,必然讓人淡忘一些事情。以前經常見面的同學、同事,長時間不聯繫,再要記起來名字,突然就變得難了起來。再想開口説話,就變得無比尷尬。

是沒有電話、沒有微信嗎?還是抽不出時間來?其實,還是不想聯繫,不懂珍惜。沒有時間、距離限制時尚且如此,當聚會和探訪的可能性也消失了呢?以前的一羣朋友就不能常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喝了,只能從微信和朋友圈、QQ信息中來互相瞭解一下近期動態。千萬,不要消失,點個贊、留個言,對周圍的人依舊抱有基本的善良與尊重。

我的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後送給我一封手寫的感謝信,信紙香香的;我的朋友,收到了客户閃送送來的一箱車釐子,上面貼着紙片:檢疫合格,請放心使用。我的家人,收到了物業送來的牛年“福字”,還是無接觸配送,敲兩下門喊一嗓子,不用開門。現代人不太容易和人傾訴心聲,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更為容易,但這些突然出現的禮物會讓人知道,其實心裏還有人惦記着。

有幸相伴,就是福氣。這個春節,還是真誠、熱情地過下去吧!

主播:小野
文章作者:小茶農
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
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
美術設計:姚海濤
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

封面夜讀|保持社交距離 但不要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1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夜讀|保持社交距離 但不要消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