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個網絡熱點,大概就是“荒誕不經”。
7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佈通報:吉林省委決定,成立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賀電所作《平安經》有關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這就像是悶熱的夏季,大家都在等待着一記雷聲,然後澆下一場透徹而痛快的雨。現在,雷聲終於出現了。而對那些由問號組成的雲層,我們要保持時刻的凝視和提醒。
比如,《平安經》封面上印着“人民出版社”和“羣眾出版社”。目前,人民出版社已經明確表態:從未出版過該書;羣眾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則回應媒體稱“不要打聽,不能告訴你們”。那麼,這當中是否涉嫌冒用人民出版社名義?羣眾出版社又在隱瞞什麼?
和常識相悖的是,這本“造句大全”,有平台顯示定價299元(也有平台售價269元),點擊量還不錯。這個定價是否合理?購買者都是哪些人?他們買書的動機是什麼?賀電本人是否從中取得收入?這些疑問,都應有清晰回聲。
坦白説,公眾更擔憂的,倒不是如此粗製濫造的書籍“禍害”出版界和文化界,而是背後可能存在的“腐敗”損害了當地的權力生態。
這種擔憂並非憑空想象,而是類似案例曾留下印象。比如鄭州原市委書記王有傑,落馬前還有一串身份,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2005年4月,他的書法作品被全國書法家協會評估為每平方尺2000元。然而到了2005年11月21日,王有傑被查。後來,某拍行通過網絡拍出一副王有傑的書法作品,起拍價30元,在線3天時間,沒有一次競價,最終流拍。顯然,市場看了權力的臉色。
如2015年5月,曾任遼寧本溪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的鄭某,以賣畫名義收受本溪北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某300萬元。然而這四幅畫作經鑑定,共計價值人民幣11780元。後來鄭某被查,他的“賣畫”行為就被認定為受賄。
同樣的道理,一本標價接近300元的書,如果名不副實,這裏面是否暗藏着其他情節?該如何去定義?這些都是有待回答的問題。
審視這次《平安經》風波,其實輿情本身沒有正負之分,關鍵看如何面對、如何處理。積極面對、堅決處理、依法依規,就可以起到正面示範的作用。
近年來,聯合調查組已經成為一個“顯詞”。這種應對輿情的態度和做法,應該作為一種既定程序固定下來。每當有類似的質疑發生時,公眾下意識就想到調查組,調查組也不出意外的出現,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互動。
一記悶雷過後,我們在等待回聲,等待風清氣爽。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與歸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