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吳公保,生於1959年,1994年11月入黨。1979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房屋修繕工,先後參與外灘海關鐘樓、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友邦大廈、浦江飯店、馬勒別墅等優秀歷史建築全項目大修,陝西北路369號宋氏花園住宅零星修理工程等。憑藉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相關項目先後榮獲上海市建設工程“紅花杯”優質工程獎。吳公保也先後獲評“靜安工匠”“上海工匠”,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個人)質量金獎。
經過近半年的閉館維護整修,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已於5月4日重新向觀眾開放。作為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修繕項目負責人,年逾六旬的吳公保對所有的修繕工藝細心指導、仔細查看、嚴格把關。
修老建築難,難在還原舊材質、老工藝,更難在還原歷史建築的精氣神。吳公保這樣形容每一幢“老古董”:“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小説,越讀越有滋味。但真要讀懂,還得有深厚的文化閲歷和專業功底。”他一讀就是四十多年。
1979年,20歲不到的吳公保入行成了一名房屋修繕工。剛進單位那會兒,在師傅指導下,他常常跪在地板上,一點點用木工短光刨子刨平數百平方米的硬木地板。一條工褲不到三天,膝關節全破了,這樣刨出來的地板“可以清晰地照出面孔”。
1994年,吳公保光榮地成了一名共產黨員。此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做實、做精、做細、做到極致。他先後參與了外灘海關鐘樓、友邦大廈、浦江飯店、馬勒別墅等老建築的大修,並在修繕工作中潛精研思。
“中共二大會址,貫穿了我的修繕生涯。”他對中共二大會址抱有很深的感情。這也是他跑得最勤、“泡”得最久的地方。
1999年,為配合延中綠地一期工程建設,輔德里地塊上的這片保護性建築保留了下來。2001年,建黨80週年之際,吳公保參與到了中共二大會址的室內外整體修繕改造。“修繕過程中,作為共產黨員,他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如今,走進二大會址紀念館的序廳,一面火紅、寬大的黨旗映入眼簾。黨旗前,共產黨人羣塑栩栩如生,整個序廳莊嚴而凝重。
吳公保對自己嚴,對徒弟也嚴。“他們親熱地叫我一聲‘師父’,就是為師為父,我要對他們負責任的。”去年夏天,申城連續發佈高温橙色預警,吳公保帶領保留保護建築事業部的徒弟們,登上張園保留保護建築屋頂進行實地勘查,對建築的每一處細節進行仔細比對、討論研究。
“這些技術工藝就是這一行代代相傳的看家本領。”吳公保和徒弟們説,這些瀕臨失傳的技藝,只要有人願意學,天南海北他都願意教。就為着,這些重要老建築的下一個百年。
文:王宛藝
攝影:葉辰亮
剪輯:王天賜
編輯:陳雲峯
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