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害怕被人取笑,可能是“匹諾曹綜合徵”,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般孩子都有自尊心、臉皮薄,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的缺點公開説出來,比如尿褲子、考零分等等,因為他們害怕被人笑話。

可是,不少中國家長總是以此為樂,看孩子越羞愧,他們就越開心,並且從不把孩子的感受當一回事。

我有一個伯伯就是這樣的類型,每當家族聚會的時候,家長們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事情。這位伯伯就喜歡抖落他家孩子的囧事:大到孩子跟同學打架,衣服被撕破,小到孩子早上穿了不同顏色的襪子等等。

伯伯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堂弟,聽到後耳朵都紅了,一邊低着頭一邊央求:“爸,你別説了行嗎?” 大人們看了面面廝覷,但是他爸爸正説到興頭上,沒管孩子的感受。“我吃飽了!”堂弟把筷子一撂,就悶頭跑出去了。

事實上,這種現象出現在很多家庭。大人把孩子的隱私當成玩笑一樣講出來,孩子覺得自尊心受傷。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還有可能引發“匹諾曹綜合徵。”

“匹諾曹綜合徵”

提起匹諾曹,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説謊會鼻子長長”的木偶匹諾曹,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也叫做

“被笑恐懼症”。

心理學家描述這種症狀:

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被嘲笑的時候,如臨大敵,由於緊張、恐懼,進入一個防禦狀態,肌肉緊繃、四肢僵硬如木偶一般,所以稱之為“匹諾曹綜合徵”。

有此類症狀的人很擔心自己被人取笑,在社交中會對可能出現的取笑極度不安和敏感。他們會觀察周圍的環境以及在場的人,尋找可能被取笑和奚落的可能,甚至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把聽到的笑聲歸結於是在嘲笑自己,然後就會胡思亂想、情緒激化等。

心理學家推測:

這些孩子之所以恐懼被人取笑,跟成長環境脱不了關係,即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來自家人、長輩和同齡人的嘲笑、奚落、打擊等。

■家長的這些行為誘發孩子害怕“被取笑”

01

“低俗式”逗娃

一些大人在逗娃的時候,故意説一些“你不乖的話,爸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看到孩子因為害怕、恐懼而哇哇大哭,他們就很得意。這種“低俗逗娃”的行為,不但沒有任何笑果,還令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此類長輩的笑聲產生恐懼。

02

把孩子的缺陷當成談資

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就會特別自卑,害怕別人對自己異樣的眼光,害怕被人議論和嘲笑。還有些不是很明顯的缺陷、比如身體協調性差、嘴巴笨、腦子笨等等,家長總是逢人便聊起孩子的這些問題,但其實孩子很不願讓別人知道。

03

父母打擊、奚落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然後打擊孩子。其實孩子已經很優秀了,但仍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會令他們感到灰心喪氣、自卑低落。平常父母口不擇言、奚落的話語,也會令孩子懷疑和否定自己的價值。

■孩子害怕“被取笑”可能產生什麼危害

01

家庭關係

毋庸置疑,孩子常常被父母開玩笑,內心會很自卑、敏感,不願跟父母親近。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行為更是逆反,一旦父母向外人談論自己,就會發脾氣、暴走、砸東西等等。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是難以磨滅的,久而久之,造成親子關係冷漠、疏遠。

02

人際交往

笑對這類孩子來説,不代表愉快,而代表嘲笑和貶低。

他們難以區分哪些是惡意的玩笑,哪些是善意的嘲笑,對於善意的玩笑也表現得十分敏感和過激。而且,因為因為害怕被取笑,他們寧願一個人待著,不喜歡社交活動與人際交往,久而久之,變得性格孤僻、怪異。

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匹諾曹綜合徵”?

患有“被笑恐懼症”的孩子,並不是缺乏幽默細胞,或者開不起玩笑,他們內心其實很渴望得到温暖和接納,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善意的保護,拿孩子開玩笑要有分寸。

01

父母要營造温暖的家庭環境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玩笑話”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拒絕“低俗式逗娃”,也不要拿孩子的隱私或缺陷來開玩笑,有同理心,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要營造温暖的家庭環境,用愛、鼓勵和包容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02

當孩子被人取笑及時安慰他

如果孩子被其他的長輩或者小夥伴“取笑”,父母要及時給孩子安慰,用温暖治癒孩子的內心。同時,父母還要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培養孩子一顆“鑽石心”,避免孩子因為一兩句玩笑話就 “玻璃心”。

説給父母聽:

有句話是:

只有被開玩笑的當事人覺得好笑,才能叫做“善意的玩笑”。

父母既要懂得分寸,不拿孩子亂開玩笑,同時也教導孩子不要隨便開別人的玩笑,要懂得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被開玩笑,會不會覺得被冒犯和不尊重?尊重對方也就是尊重自己。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沒有害怕被人取笑的表現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