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回家的人|大雨中90後民警幫七旬老人找回家的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國桐 孫雪萌
“老婆,中秋假期我得值班,不回家了,孩兒麻煩你照看了”。
“知道了,中秋有雨,你自己注意安全”。
作為濟南歷城公安分局為數不多的90後民警,今年中秋節是28歲的劉祥聖第一次以港溝派出所民警的身份不回家過節。雖然人生中有許多個第一次,但今年中秋假期的這個第一次,必定在他心裏打下深深的烙印。因為這也是他跟隨父親腳步所作出的選擇。
20多年前的中秋節也下過一場大雨
伴隨着一場大雨的突襲,9月19日清晨的秋意格外濃烈,在這樣的天氣裏,或許不少人會抱怨道:中秋節假期第一天“泡湯了”。然而,對於劉祥聖而言卻是興奮的,因為在他的記憶裏,20多年前的那個中秋,在派出所工作的父親也是在大雨中度過。
“當時父親在派出所聯防隊工作,那天父親臨時接到通知要加班,然後父親抱起我,把我裝進懷裏,騎着摩托冒着大雨就去工作了,那時候我還是個剛剛記事的孩子。”在港溝派出所值班室裏,劉祥聖站在窗邊,回憶着往事。
多年前,劉祥聖的父親將人生中最寶貴的那段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部隊,之後父親離開部隊回到地方,完成了從軍營到警營的轉變。
在劉祥聖的記憶裏,父親是一個忙碌的人,即便後來在聯防隊工作,父親依然沒有時間去陪伴他。
雖然那時嘴上有過抱怨,但少時的劉祥聖打心底裏知道父親是個幹大事的人,或許是受“言傳身教”的影響,一直視父親為英雄的劉祥聖暗自下定決心,長大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因此在劉祥聖完成高中學業後,面臨人生選擇之際,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當一名國防生,實現自己當一名軍人的夢想。
“在部隊的時候,我遇到了現在的妻子,然後我們結婚生子,幾年後我選擇了轉業,當時第一選擇就是做一名警察,因為我想追隨父親的腳步。”説到這裏,劉祥聖深邃的眼眸裏滿是父親的影子。
大雨來襲,七旬老人迷路
今年9月是劉祥聖擔任基層民警的第八個月,按照他的話來講,基層民警的工作與部隊是截然不同的,民警需要直面老百姓,時時刻刻與老百姓接觸。“可能同樣的一件事,站在民警角度上是一件小事,但對於老百姓來説就是一件大事。”説來也巧,當劉祥聖的話音剛落,港溝派出所值班室裏響起了警情到來時發出的特殊聲音。
“您好,港溝派出所,您有什麼事。”劉祥聖熟練地拿起值班室的電話。
“是我報的警,我父親丟了,雨下這麼大,家裏人找了一圈了。”緊接着,電話另一端一位 男子焦急地説道。
“您別急,我們馬上就到,您的具體地址是......”通過對方的隻言片語,劉祥聖果斷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此他立刻拿出筆記本記錄下報警人的詳細地址等。
與報警人溝通的時間並不長,在放下電話的那一刻,劉祥聖和兩名輔警迅速起身,拿起雨傘衝進了警車中。
報警人居住的小區距離港溝派出所大約3公里,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密集的雨滴齊刷刷擊打着警車的車身和前擋風玻璃,一時間車內傳來陣陣的“交響樂”。當記者問起這起警情的大致情況時,劉祥聖並沒有回答,此時他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瞭如何儘快尋找老人這個問題上。
大約十分鐘後,一輛閃爍着警燈的警車進入到一個高層小區內,車輛剛剛停穩,劉祥聖拿起雨傘第一個走下了車,這時一名50多歲的男子立刻走到了劉祥聖的面前。
“我報的警,剛剛我去物業看了看監控,老人沒出小區,但我們找了一圈,一直不見老人。”男子的語氣中時刻透露着擔心。
雖然只有28歲,但經過數月的“摸爬滾打”以及早前部隊的歷練,劉祥聖處置警情已然是個行家。
通過了解,19日上午8點左右,一名七旬老人打着雨傘出門後,直到9點多仍未返家,之後家人意識到不對勁便展開了尋找,可最終無功而返。
“這樣,把老人照片給我們,咱們分頭行動,老人既然沒出小區,那極有可能是迷路了。”劉祥聖安撫報警人的同時,自己第一個邁起了步伐。
在尋找過程中,雨勢漸漸加大,雨滴滴落在地面上甚至都會濺起水花。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仍舊遲遲不見老人的蹤影。
“雨下這麼大,老人能去哪裏?”走在劉祥聖身旁,記者不禁思索着。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記者跟隨劉祥聖前往地下車庫繼續尋找老人時,劉祥聖的手機傳來聲響,原來所裏再次接到報警,巧合的是,報警地點同樣是該小區,通過報警人的描述,一名老人迷路正在家中。聽到這則消息,劉祥聖判斷這名老人極有可能是上一起報警中遲遲未返家的老人。
果不其然,在走進報警人家中的一剎那,劉祥聖一眼就認出了迷路老人,而記者也觀察到劉祥聖深深地出了一口氣。這起警情最終的結果是完滿的,老人安全返家。
在離開小區鑽進警車時,劉祥聖説:“先回所裏,我換上雨衣,鞋和衣服全濕了。”此時記者才注意到,劉祥聖身上穿的警服在被雨水打濕後變得更藍了。
穿上父親穿過的衣服,擔起父親肩上的責任
回到派出所,劉祥聖更換着警服,趁着這段短暫的休息時間,記者與劉祥聖聊起了過節。
“今年中秋值班,給家裏人怎麼説?”
“就打了個電話告訴了一聲,之前在部隊也不常回家過中秋。”劉祥聖回答記者的提問很乾脆。
“妻子和父母沒抱怨過嗎?平時這麼忙,2歲女兒怎麼辦?”
“早就習慣了,他們都理解。有時候女兒也會問我,為什麼不經常陪她,我就説爸爸抓壞人,是為了讓她可以安全地出門遊玩。”劉祥聖笑着回答道。
不過從字裏行間中能感覺到,劉祥聖似乎在女兒身上看到了當初自己年幼時詢問父親的身影。
在基層派出所,警情是隨時隨地的出現,就在劉祥聖穿完雨衣的同時,一個警情出現了,一個正在裝修的房屋防盜門門鎖被人破壞,在某些程度上,這起警情意味着這家極有可能是被小偷盯上了。
在與報警人溝通期間,劉祥聖敏鋭地詢問着一些細節,例如,有沒有與他人產生糾紛、房子什麼時候開始裝修的、有沒有陌生人來過等等,然後通過報警人的回答,立刻在腦海中作出分析。
“之前有一起案件我印象很深刻,雖然報警人説是丟東西,但通過細緻調查,我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起丟失物品,而是盜竊。”劉祥聖説,作為公安幹警任何事都要依規依法去處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他們肩負着守護平安,為老百姓挽回損失的重任。
19日的秋雨持續到晚間一直下着,劉祥聖的工作也在持續。作為一名新警,在派出所任務繁重之際,他可以獨當一面,變換身份之後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父親的教導。正像劉祥聖説的那樣,父親是他的戰友,也是他的前輩。
從軍人到警察,劉祥聖走過父親所走的路,也擔起了父親曾經肩上的責任,他的路還很漫長。
兩代人,傳承信念,紮根基層,這個中秋不回家,他堅守在一線守護着萬家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