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教育界風波再起。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突然公佈一份4月底至5月初進行的網上調查,聲稱有近四成受訪教師表示有意離開教育界,有意離開者中有七成人把原因歸為“政治壓力日增”。該報告在取樣方式、回應率、身份核實等方面均刻意模糊,實則僅基於約1000份身份不明的回應作出結論,自然是事出有因:香港教育局近期陸續公佈4名教師因捲入“修例風波”或違反香港《教育條例》等原因被取消教師資格。
在此背景下,“教協”的調查正所謂“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圖以“教師流失”來威脅港區政府,阻撓對“黃師”的處理。
儘管自香港國安法生效以來,黑暴騷亂已被有效遏制,但“教協”堂而皇之地拋出這樣一份公然挑釁的調查,讓我們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兩年前那場騷亂背後的癥結並未去除。這也令人很難不回想起,騷亂中被拘捕的9000人中,高達四成是學生,其中逾1600人甚至未成年,最小的只有11歲。與此相應的,是香港教育局接獲數百起針對教師鼓吹暴力、發表仇警言論、使用偏頗教學材料甚至以身試法的投訴。
港區教育界的厲行變革、正本清源極為重要,但也任重道遠。為此,不妨跳出窠臼別開新路,引入多元化競爭來從側面推動香港教育改革。對此,筆者所在的絲路智谷研究院及“港漂”圈(下稱我們)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先後發起兩輪調查。綜合兩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高達90.55%的受訪“港漂”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興辦的學校,清晰顯示出港漂人士對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強烈需求。港漂家庭計劃讓子女在港就讀時間橫跨整個中小學階段,約六成人計劃讀到高中畢業,超七成人預計至少讀到初中(港學制中三)畢業。為了獲取符合自身理念的教育,港漂羣體可接受較高學費,逾六成受訪者願接受每年5萬港元以上學費。
課程設置方面,港漂羣體最希望引入內地語文、數學課程,高達86.2%受訪者選擇“中文使用內地課本及教學方法”;普通話及簡體字教學是兩大突出需求。“家國教育”欠缺是港漂羣體對香港教育的最大顧慮,為此,逾七成人希望引入內地歷史課程。
港漂羣體最期待內地重點學校來港辦學,北上廣深多家著名學校被受訪者點名。最受港漂羣體青睞的來港辦學團體是“內地重點學校或名校集團”,同時也有接近四成受訪者願意選擇兩地合辦學校。師資方面,大量受訪者留言希望從內地招聘熟悉內地課程、專業能力強的教師。
綜合兩輪報告結果,我們強烈建議香港引入內地機構來港辦學。除了可滿足港漂羣體未來十年數十萬人的熱切需求,開放內地機構來港辦學對香港本地教育更具重大意義。一方面,內地機構來港辦學,在教學水平、教師操守、教育理念上可滿足港漂及其他本地愛國愛港羣眾要求。另一方面,內地優秀的教育機構來港,將引入多元化競爭,推動香港教育行業自我改革、提升。
與香港中小學教育水平相比,當前內地頂尖中小學校的教學早已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在經合組織設計的15歲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簡稱PISA,包括閲讀、數學、科學等方面能力測評)過去十年的4次評估中,中國內地已經三次名列全球第一,包括最近的一次2018年,香港則列第四位。在升讀大學方面,內地中學名校也相當突出,北上廣多家名校國際部畢業生有90%以上獲得美國前50名或更優秀大學的入學資格。這些內地頂尖中小學跟香港任何傳統名校或國際學校相比都不落下風。現在已有內地補習學校來港辦學,受到在港內地家長歡迎,這證明內地辦學機構來港辦學不但有市場,機構也有能力逐漸適應香港市場,在港站穩腳跟。
我們同時建議,內地重點學校赴港可與港區本地學校積極合作,融合內地和香港兩地課程優勢。同時,內地辦學機構也可熟悉在港開辦運營模式、招生和課程方面規章制度以及操作細節和慣例等。為實現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課程教學目標,香港特區政府還需解決內地教師人才簽證問題。香港的發展需要持續引入人才,現在香港眾多領域都在從內地引入人才,專業、優秀的內地教師也應被納入其中。目前,香港本地僅有部分中文教師是內地背景,其他科目教師仍相當缺乏。
我們相信,香港歷來是亞洲優質教育薈萃之地,如果內地優秀學校能到香港辦學,不僅可滿足港漂羣體和本地多數民眾需求,培養更多愛國愛港學生,更能豐富香港教育多元化局面,以競爭來推動本地教育界改革和教學質量提升。此外,這也可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工作、居住,有利於把香港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人才中心。(作者分別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