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人物檔案

周定滿,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人,1975年出生,1992年入伍,在原27集團軍汽車營服役。1997年12月退伍後,先後進城開大卡車、出租車,到曹妃甸看守碼頭,後來回到家鄉農村創業,從父親手裏接過祖傳的手工製作粉條手藝,成立遷西縣船莊甘薯專業合作社,製作的船莊粉條成為當地的名優特產,遠銷東南亞等國。2017年7月擔任村支書後,以一位退伍軍人的作風和責任擔當,致力於家鄉農村的振興,帶領鄉親共同奔向小康之路。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周定滿

春雪消融,灤河水靜靜流淌。一大早,遷西縣城慄鄉路上的土特產店鋪,又迎來忙碌的一天。在一家名為金滿園的特產店裏,店主何麗娟一邊照應着一大鍋正在熱炒的栗子,一邊向顧客介紹自家生產的船莊粉條。

周定滿妻子何麗娟:“這就是咱們船莊純正的手工粉條,這個吃到嘴裏是放心的,綠色食品,在我經銷的15年裏,銷售到京、津、冀,2008年的時候,咱們的粉條就出國了……”

近年來,靠傳統工藝製作的船莊粉條名氣越來越響,與遷西的板栗、核桃、慄蘑和安梨一起,成為當地承載鄉愁的五大名特產,而發揚光大這一傳統制作工藝的,就是何麗娟的丈夫周定滿——一位回鄉創業的退伍軍人。

1992年冬天,為了走出貧瘠的山村,18歲的周定滿參軍來到原北京軍區某高炮團,一年後選去學駕駛,學成後在汽車營當了一名教練。服役期間,他不僅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教練,還入了黨,擔任了代理排長。在入伍的第五年,因為家庭的需要,本來打算留隊轉志願兵的他不得不脱下軍裝。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當汽車兵時的周定滿

周定滿:“我們是汽車兵,第五年可以轉成志願兵,但家裏就我們兄弟兩個,那年我哥大學畢業之後到無錫上班了,我父母很獨孤,我説那我就退伍回來吧。”

船莊村地處燕山南麓,長城腳下,周定滿退伍歸來,看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依舊像五年前離開時那樣貧瘠落後,而剛結婚5個月的他,面臨着照顧老人和養孩子的壓力,於是,他一個人來到縣城打拼,找到了一份為鐵廠運輸鐵粉的工作。

周定滿:“當時還是覺得進城掙錢快,自己有開車的手藝,那個時候也準備要孩子了,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就到城裏來了。但是那時候比較危險,車的性能也不好,道路也不行,加班加點跑,特別累。”

第一份工作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收入還算可觀。不過,僅僅才1個月,這份工作就沒了。

周定滿:“開出租車不是長期的工作。比如京西需要鐵粉了,這一個批次的鐵粉拉過去,然後就放假了,放假就不給錢了。”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周定滿和戰友們的合影

想來想去,周定滿決心自己創業。他找到親戚朋友,4個人東拼西借湊了26000塊錢,合夥買了一個二手的東風卡車,跑起了貨運。

周定滿:“我媳婦當時攢的私房錢都花了,買這個車,又當股東又開車,去石家莊南三條進服裝,到白溝進箱包,那時候一般得起早走,到白溝進貨,白溝箱包滿了送回來一趟,然後到家再返到石家莊再取衣服,一天一宿地跑。”

由於車況本來就不好,不到兩年,東風卡車就跑報廢了。這時,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為了維持生計,勤勞能幹的妻子何麗娟推着三輪車,順着遷西縣城的大街小巷賣水果和去夜市上擺小吃攤,周定滿則借錢買了個二手奧拓,偷偷跑起了“黑出租”。

何麗娟:“説實在的,最苦的時候是孩子上幼兒園,一個月350塊錢,我一分沒有,全是借的。他的吃苦勁是被生活逼的,那時候太困難了。後來就自己買了一個小奧拓,跑起了‘黑出租’,被交警給抓進去了,罰了3000塊錢。”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周定滿和妻子、大兒子在天安門合影

再後來,周定滿去了唐山市的曹妃甸,在那裏的物流港看了一年的碼頭,但待遇也不是他心中期望的。就這樣,在退伍回來的頭幾年,為了奮鬥出全家人的幸福生活,周定滿走出山村,在外輾轉打拼,但五六年過去,不僅沒有陪伴和照顧好家人,收入也不盡人意。幾經周折,周定滿想起了家裏的手工粉條手藝,作為船莊粉條的第五代傳人,他從小是看着爺爺制粉長大的。

遷西縣層巒聳翠,河川縱橫,由於氣候和土質特殊,生產的紅薯口味甘甜,船莊村300多年前就有用紅薯加工製作粉條的習慣,到了周定滿父親這一代,粉條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家餐桌,還經常到集市上賣一些以貼補家用。

有年春節,幾位在外地工作的親戚來找父親購買粉條,打算過年後離開家鄉時帶上,他們説,在外工作時間長了,想家的時候,特別饞念這份家鄉的味道。周定滿驀然醒悟,從親戚們的這份鄉愁中看到了商機,才發現之前自己原來一直在端着金碗討飯吃,於是當即決定放棄在外闖蕩,回村創業。

周定滿:“那時候我記得是2003、2004年,我順着北京、天津,還有秦皇島地區都考察過,這種純手工粉條沒有。因為這個純手工粉條製作比較繁瑣,工藝比較老化,它的產量比較少,但是革新過技術的粉條做出來,口感和感覺都沒有過去小時候吃的粉條的感覺。”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周定滿和父親一起製作手工粉條

回到老家農村,周定滿繼承了船莊粉條第五代傳人的名號,一頭扎進手工作坊,跟着父親從打芡、揣面、漏漿到捯粉和晾曬做起,認真學習每一道工序,並嘗試着改良創新,當年冬天僅粉條就賣了3000多斤,收入1萬多塊錢。這下,周定滿有了信心,他又開始琢磨在保持手工製作的基礎上,怎樣改進工藝和提升質量。

周定滿:“我也是一直在探索找一些捷徑,讓它省時、省工、省力,也嘗試着做過省時的粉條,但是粉條質量不好,後來一點一點轉變過來了,就得堅持這種傳統的工藝,省時的可能對粉條的質量都有影響。”

由於堅持手工製作的精髓,周定滿的船莊粉條推出後受到了歡迎,許多消費者憑着對小時候粉條口味的印象,聞訊前來採購,周定滿的特產店生意越來越好。這個時候,作為一名退伍兵,周定滿並沒有忘記肩頭的責任,他在2013年成立了甘薯專業合作社,拉着村子裏的鄉親們一起幹,並帶動了周邊村莊。

周定滿:“現在我們村子的粉條,產量越來越多,銷量也越來越快,就是銷售粉條的錢,我們村都能達到300萬。我們周邊的村,看着我們這個有利潤了,他們也成立了一個粉坊,也都是從我們這裏學習這個技術。”

周定滿的奉獻情懷和軍人作風,得到了鄉領導和村民們的肯定。2017年7月,尹莊鄉黨委委任他為村黨支部代理書記,第二年經過選舉,正式擔任了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從此,他一門心思撲在了為鄉親們服務的工作上。

何麗娟:“像拆違建的時候,他天黑了都不回來,一直在村裏盯着,夏天時候曬得特別黑,那時候也沒喊苦也沒喊累,而且就是協調,上面是領導,下面是老百姓,我也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確實是挺過來了。”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周定滿在村裏參加防疫工作

因為曾經是個兵,周定滿退役這些年,為鄉親們服務的初心一直未曾改變。前些年,由於在外打拼,本身自顧不暇,如今,當他在鄉愁裏復甦了自己的創業夢想,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能力,來幫助鄉親們做點有意義的事,即便再忙再累,他也願意。

周定滿:“因為咱們經過部隊的鍛鍊之後,對社會都有一定的情結,講究奉獻。當時我妻子説你去吧,少收入點,咱們少花點,但是能夠把村子給帶好,能夠給莊裏帶出來,都致富,都有錢花,咱們也就知足了。”

如今,在周定滿和村“兩委”的帶領下,船莊村一天天發生着新的變化,船莊粉條也持續熱銷,還在多個電商平台不斷擴大知名度,這些都堅定了他帶領全村鄉親奔向小康之路的信心。

累了的時候,他就會想起激情燃燒的軍旅時光,一個人唱起那首曾經響徹軍營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從中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外出闖蕩到回鄉創業,在鄉愁裏復甦的致富夢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