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主動給中印對峙降温,莫迪政府卻緊抓不放,遲早要為此買單

隨着中印兩軍在“班公湖-加勒萬河谷”的持續對峙,雙方按照正常的邊境衝突處理辦法應該已經結束了,而且印度的軍方在這一次對峙當中也沒有表現得過去強勢,雙方軍隊都保持着相對的剋制,可以看出印度軍方是希望能夠給這一次兩軍對峙降温的。

但是一直以來印度政府與軍方都不是統一由莫迪掌控,莫迪只有在政府內部掌有話語權,因此就在6月2日,印度內政部長沙阿就表達了印度政府表達了與印度軍方不一樣的態度,他表示莫迪政府不會在中印對峙事件中做出一絲的讓步,而沙阿的這番説法儘管沒有在中國引起太大的轟動,但是卻在國內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莫迪政府遲早要為此買單。

儘管一直以來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但是實際上印度過去一直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諸多小國遍佈在這個地區共同造就了印度文明,而隨着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主義才最終將印度給統一了起來,雖然最終印度得以獨立,但是由於其國內民族、宗教信仰都十分複雜,並且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導致了整個印度缺乏共識,甚至部分印度人之間由於語言不通都不能夠相互交流。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有着大國情懷的莫迪所想的就是利用民族主義,將整個印度給團結起來,正如過去中國清朝末期的情況類似,需要解決“一團散沙”的局面,因此印度不斷地在國內強調“大印度主義”以及“印度教民族主義”。

在這一次的中印對峙期間,莫迪政府也是再一次使用了這一招,妄圖以此來加深國內民眾的共識,近些年隨着莫迪的上台,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明顯要大多過於從前,儘管着短時間來看有助於凝聚印度人民,但是長遠地看卻容易演變為民粹主義,威脅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局勢的安全。

由於印度擁有着大量的人口,並且按照專家分析,目前印度的年齡分佈是最佳的情況,青壯年居多而老人減少,這有助於印度今後的國家發展,而莫迪顯然也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它所期望的是能夠成為世界的大國,至少在亞洲也要能夠達到與中國相抗衡的程度。

因此印度幾乎每一年都在增加軍費開支,其中大部分的軍費都被用來加強邊境的武器裝備,而這也給中國造成了更加強大的軍事壓力,這一次在中印對峙當中儘管雙方軍隊保持克制,但是莫迪政府明顯不希望在邊境衝突上落於下風,要以更加明確地姿態處理邊境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1 字。

轉載請註明: 印軍主動給中印對峙降温,莫迪政府卻緊抓不放,遲早要為此買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