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2歲半的小寶超級喜歡和我在一起。但凡窩在家裏,他就很少再和姥姥、姥爺玩,心心念唸的陪着我,纏着我,而且,常常想方設法讓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身上。
“媽媽,你給我講故事吧!”
“媽媽,我們一起賽跑吧!”
“媽媽,你坐到我的扭扭車後面,我帶你跑吧!”
“媽媽,我好喜歡你啊!”
“媽媽,我是你最愛的小猴子,你是我最愛的老猴子啊!”
……
諸如此般甜言蜜語,從我進入家中開始,他的小嘴就會吧啦吧啦説的不休,讓我和他玩在一起、樂在一起、膩在一起!
圖片源自網絡
即將10歲的大寶在家中最喜歡説的一句話是“媽媽,抱抱!”
10歲的大男孩,毛茸茸的頭髮已經毫不費力的抵住了我的下巴,雙手一環,就能夠緊緊的摟着我的脖子;不過他更喜歡環上我漸漸發胖的腰,抱抱之後,不忘和我逗樂:“媽媽,你的腰又粗了一點點哦!”惹我連翻白眼,他卻樂不可支!
“媽媽,我有一首好聽的歌和你分享一下吧!”
“媽媽,我們今天又考試啦!我的成績大概在0分以上,100分以下吧!”
“老媽,你的廚藝越來越好了啊!難怪你的體重下不去呢!”
……
除卻上學、上興趣班、寫作業之外的時間,大寶很喜歡和我這樣漫無目的的聊聊天,時不時還要鬥鬥嘴。一起看書,他喜歡坐在我的身邊;吃飯過後,他也能夠主動幫我擦擦桌子;在外面,他總是不忘照顧我,替我拎包、給我關照!
圖片源自網絡
閨蜜曾經戲謔的説,你家的孩子都有戀母情結!
WHAT?
戀母情節?!大概是説我們母子間的關係一直比較融洽,孩子們和我在一起壓力不大,還常常沒大沒小的玩笑在一起吧!但怎能忽略那時不時還要氣得我跳腳、抓狂的樣子呢?
其實,親子間正確的依戀關係,與所謂的“戀母情結”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那種唯唯諾諾、唯母是從的“媽寶男”,才是“戀母情結”的典型代表,顯然,我家的兩個孩子都不是!
圖片源自網絡
大寶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喜好;雖然他喜歡和我在一起,也喜歡從我這裏得到一些建議,但更多的時候,他是獨立的個體。我也更傾向於母子在一起可以親親蜜蜜,但必須有各有空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擾的狀態。
所以,不管是他的功課還是興趣,多依了他自己去發展。而我最多在方向上給他提出我與他爸爸共同的見解和想法,僅供參考他罷了。
在他學習的旅途上,我更加重視的是他的習慣養成,而非成績多少。但是習慣往往在於堅持,日積月累恆久不變的堅持才是最難的事情。因此我們更多的矛盾會發生在“堅持與放棄、惰性與勤勞”等上面。
當我們有本質上的衝突時,也會發生爭執,甚至於我動用家長的權威對他呵斥;但事後我們更多的是在一起分析,衝突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更好的調整和改變。
也正因為此,我想大寶對於我,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信任吧!
圖片源自網絡
而我家小寶這個年齡,不依戀才會讓我着急不是?
嬰兒從出生那時起就開始了同父母(特別是媽媽)的交往。在這種不斷的交往過程中,嬰兒與父母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強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感情聯繫。
具體表現為:孩子對他的主要照料者特別“粘乎”,每當照料者不在身邊,就會顯得焦慮不安。心理學家稱之為“依戀”。依戀本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
寶寶的依戀關鍵期是6個月至18個月。在這段時期內,父母如果有積極的撫養行為和正確的教養方式,往往會事半功倍,使寶寶更親近父母,為今後理想的親子關係打下基礎。
明尼蘇達大學少兒發育研究所的專家進行了一項最全面的長期研究,來考察早期嬰幼兒與其照顧者形成的依戀形式,以及這種依戀與其後來的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對174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6年的考察,結果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依戀的模式與程度是孩子日後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
圖片源自網絡
許多專家都指出:一個看似簡單的依戀,其實對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和行為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寶寶在早期形成的依戀關係會穩定地延續下去,並影響他之後與人交往的能力。
當寶寶與媽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時,他會認為人與人是能夠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當孩子長大後,他們同樣會與其他人建立這種良好健康的關係,會用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其他人,會顯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相反,如果沒有把握好這個關鍵期,寶寶將來就會和父母比較疏遠,並可能產生各種心理和個性上的問題。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作為媽媽,我很是珍惜和我家寶貝們相處的時光,和他們一起開心的笑、快樂的鬧;雖然他們也時時讓我氣惱,讓我抓狂,但是我更加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轉,不會重來,而我陪伴他們、寵他們的時間又有多久呢?
我願意去做帶給孩子快樂、讓他們自由成長的媽媽,更願意在正確的相處模式下,用我自身的習慣帶給孩子最大的影響;同時感謝他們,正因為有了他們,我才這麼迫切的想讓自己做的更棒、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