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18日通過拜登政府30多位外交和國安職位的人選提名,其中包括曾擔任奧巴馬政府白宮幕僚長的拉姆·伊曼紐爾出任駐日本大使的任命。
比較微妙的是,對伊曼紐爾的提名投票中,數名民主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而包括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副主席吉姆·裏施在內的幾名共和黨議員卻投下贊成票。裏施等人支持的理由是,預計伊曼紐爾會反對拜登政府內部有關宣佈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提議。
關於這項提議,日本方面一直非常關注。本月7日,自民黨宣傳本部長河野太郎在參加美國智庫線上會議時,就拜登政府正在討論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問題表示了擔憂。他説,這種動向“可能會向中國和朝鮮發出錯誤信號”。
那麼,美國為什麼會討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問題呢?實際上,美國一直在評估自己在戰略上的優勢,探討推行何種核政策才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早在1957年美國就把核武器部署到韓國,目的在於遏制朝鮮的進攻。美國聲稱在朝鮮半島南北軍事不平衡的條件下,如果朝鮮鋌而走險,將遭受核打擊的報復。所以,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一種核威懾、核訛詐。
但在冷戰期間,由於蘇聯擁有足夠的核力量,美國不可能完全將其摧毀,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可能對蘇聯構成有效威脅,反而會給自身帶來致命危險。所以,美國當時就有人探討過是否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這樣也許會對自己更有利,可以避免核戰爭。不過,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現在,美國再次感到力量的平衡發生了明顯變化,首先使用核武器,已經失去了有效威懾的意義。因為美國如果首先使用核武器,無異於自取滅亡,甚至對全人類造成毀滅性傷害。美國科學學術國際安全保障與軍備管理委員會發表的《美國核武器政策的未來》報告中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核領域最大的危險不是與俄羅斯發生蓄意的核戰爭,而是偶發性核戰爭或核擴散。且美國部署核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遏制對美國及其同盟國的核攻擊,因此,應該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然而,當前日本對美國的這一動向十分擔心。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示,日本認為這種“不首先使用”政策必須所有擁核國家同時宣佈才是現實的,否則沒有意義。因為對方沒有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就使對方處於有利地位。日方認為“面對中國、朝鮮的核威脅”,美國如果宣佈不首先使用,那麼這個“核保護傘”也就沒有意義了。
其實,日本真正擔心的還有沖繩。日本正在介入台海問題,深知由於自身的冒險,會把沖繩置於危險境地。日本軍事專家認為美日對台灣的干涉,首先必將令沖繩美日軍事基地遭到滅頂之災。如果美國為避免招致核打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日本擔心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美日無法應對。因此擔心這會向中國釋放錯誤信號。
由此可見,日本以“唯一遭受核打擊的被害國立場”採取的無核政策,實際上是反對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因此,一個曾遭受美國核打擊的國家,現在卻要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還要用美國“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來進行核威懾,這是不是頗具諷刺意味?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核衝動。日本政府早就認為保有核武器並不違反憲法,1957年時任首相岸信介曾説:“名字叫核武器,就都是違反憲法的,這種解釋不正確。”日本前內閣法制局長官大森政輔曾在參議院説:“出於自衞目的可以擁有核武器。”他還認為,日本可以擁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核武器。
日本曾遭受過原子彈轟炸,但現在日本擁有製造核武器的技術能力,其是否走向核武裝,取決於日美同盟能否有效保護日本的安全,以及美國的“核保護傘”是否可靠。如果日本認為不可靠,就會藉口安全問題修改憲法走向核武裝。如今,日本正以這個藉口探討增強“先手打擊敵國基地”的能力。所以,我們要警惕日本核政策未來可能發生異動。(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