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羣眾改善了住房條件;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2%;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服務改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內容,並提出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均衡、優質、創新發展。

推動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圍繞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目標,推動公共服務系統實現有機整合。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逐步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同步建立和協調推進,為促進共同富裕夯實根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設施建設和人才配備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困難羣眾的兜底保障,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一、質量水平有效銜接。

推動公共服務優質發展。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把黨的建設貫穿於公共服務供給各方面全過程,實現公共服務資源統籌優化配置,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堅持共建共治共享,鼓勵多元主體協同共治、良性互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各部門之間資源和信息整合,提高部門、區域協同合作能力,推進政策銜接,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調動羣團組織、社會組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他們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公共服務供給體系與模式創新,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務。

推動公共服務創新發展。充分依託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推動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深度融合,推動公共信息數據資源有序開放,促進公共服務資源整合。探索建立不同部門、機構之間數據共享模式,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以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需求信息智能採集平台、精準匹配平台,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探索“大數據+公共服務”“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區塊鏈+公共服務”,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衞生、交通等領域的普及應用,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2日 09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2 字。

轉載請註明: 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