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妥協’將不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

2020年美國大選對民主、共和兩黨來説是一次勢均力敵的選舉,新一屆國會格局也體現了勢均力敵的特點。

迄今為止,美國新一屆國會格局仍未完全明朗。普遍認為,在明年1月5日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第二輪選舉前,新一屆國會參議院將處於“懸浮”狀態;民主黨人保住在國會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但席位優勢被顯著削弱。在國會選舉中,“共和黨人的表現遠遠好於許多主流權威人士的預測”。麥康奈爾等國會共和黨領導人將之歸功於特朗普。大選結果不僅顯示了特朗普的強勢,也反映出高度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選民意願。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國會選舉結果表明美國民眾不歡迎民主黨的議程和願景,美國仍是一箇中間偏右的國家。

參議院暫時“懸浮”

大選後,總共100席的美國國會參議院暫時處於“懸浮”狀態。民主、共和兩黨目前各擁有48個議席(民主黨席位包括兩名與民主黨共同投票的獨立參議員)。北卡羅來納州和阿拉斯加州各有一席尚未公佈最終結果,但預期共和黨參議員將贏得連任。換言之,共和黨在國會參議院可望至少擁有50席。

最後兩個席位均在佐治亞州,該州規定勝選者得票率需超過50%。如佐治亞州兩個席位中至少一個或均歸共和黨,共和黨便將在新一屆國會參議院擁有51或52席,從而確保多數黨地位。多名美國朝野人士認為,民主黨要在傳統上由共和黨主導的佐治亞州連贏兩個席位,從而掌控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難度很大。共和黨有較大可能繼續控制國會參議院。

多數美國媒體預期,現任參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和少數黨(民主黨)領袖舒默將繼續擔任參院兩黨領袖。麥康奈爾現年78歲,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時間已打破並一直在延長紀錄。他7日表示:“我不確定自己還會不會是多數黨領袖……這將由佐治亞州決定……如果民主黨贏得這兩個席位,查克·舒默將成為多數黨領袖。”舒默現年69歲。

由於新一屆國會明年1月3日就職,佐治亞州第二輪選舉於明年1月5日舉行,懸浮國會勢將歷時十分短暫。新任總統的首次中期選舉通常對執政黨不利。如果這次大選民主黨不能奪回國會參議院,兩年後可能更為困難。

眾院未出現“藍浪”

截至美東部時間10日20時,民主黨已在新一屆國會眾議院贏得218席,越過多數黨門檻,共和黨已獲得201席,尚餘16席選舉結果尚未揭曉。不過,此次大選中,共和黨席位數增加,民主黨領先優勢削弱。從美媒報道看,這一結果出乎兩黨意料。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估計,在新一屆國會中,民主黨將擁有227席,共和黨擁有208席。即使預測數據會修正,也足以表明共和黨的進展。《華爾街日報》預測民主黨可能成為20年來優勢最小的眾院多數黨。

2018年中期選舉中出現“藍浪”,民主黨贏得41個國會眾議院席位和7個州長職位。但今年從總統、國會到地方選舉,藍浪均未出現。不僅如此,儘管投入遠多於共和黨的競選資金,民主黨實際上在國會眾議院選舉中受挫,截至10日失去9個民主黨議席,奪得3個共和黨議席,淨丟6個席位。

相形之下,共和黨人保住了在佛羅里達、南卡羅來納、俄亥俄等州的席位,贏得大量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和拉美裔選民選票,削弱了民主黨在少數族裔選民中的優勢。新一屆共和黨眾議員中,不少是特朗普的堅決支持者。

美媒預期凱文·麥卡錫仍將擔任眾議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但已經80歲的南希·佩洛西競選連任眾議長能否成功有一定疑問。2018年中期選舉後,佩洛西面對黨內少壯派眾議員的質疑,承諾不謀求連任,但今年選舉日前,她表示將競爭新一屆眾議長職位。由於大選受挫,即便佩洛西連任眾議長,她約束民主黨議員和迫使各方達成協議的影響力預期也會下降。

共和黨不僅國會選舉表現強勢,還保住了大多數州立法機構的控制權。截至8日,民主黨人未在大選中推翻一個由共和黨掌控的州議會,這意味着民主黨試圖主導未來十年國會選區重劃的努力失敗。

比以往更加分裂

那麼,新一屆國會將對新政府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新一屆國會兩黨總體上勢均力敵、多數黨席位優勢較小的格局,意味着激進的立法議程難以通過,系統性改革的機會有限,但如果拜登政府上台,這一格局勢必推動其走温和派路線,與參議院共和黨人進行更多的妥協和談判,在政策偏好上向中間靠攏。“妥協在華盛頓將不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

其次,美媒認為,在民主黨的弱勢勝利下,改革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廢除參議院“冗長議事”規則、把華盛頓特區或波多黎各作為一個州等在民主黨內部也存在分歧的主張不可能實現。兩年來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的“進步主義”議程將再次夭折。拜登如提名民主黨左翼進入內閣,可能會再現提名確認戰。

第三,拜登、佩洛西和麥康奈爾都是老練的議員和談判專家,據美媒稱,拜登和麥康奈爾曾長期在國會參議院共事,有良好的私人關係和政治合作經驗,過去曾相互公開稱讚,麥康奈爾還是2015年參加拜登長子葬禮的唯一共和黨參議員。此外,拜登與多名共和黨參議員有着長期交往。美媒認為一些擁有兩黨共識的立法措施,如被認為有助於增強美國與中國競爭能力的基礎設施法案有望獲得進展,這意味着美國將大舉投資基礎設施,包括農村寬帶、5G、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等領域。

此外,美媒稱,拜登與麥康奈爾也可能會就一系列醫保問題達成協議,但在移民改革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很難看到重大行動。國會兩黨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審查也將持續,共和黨人認為臉書和推特對保守派有偏見,而民主黨人認為這些平台在阻止錯誤信息傳播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顯然,2020年大選進一步表明了共和黨作為“特朗普黨”的特點。多家美媒分析認為,不論特朗普是否下台,國會共和黨人可能繼續堅持特朗普主義,特朗普本人也將保持強勢影響。

一些美國政治分析人士曾期望2020年大選中,能出現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或1980年羅納德·里根那樣的壓倒性勝利,使得美國在多年黨派衝突和僵局後,出現一個有能力帶領美國擺脱分裂、尋求共識的新的多數黨,但今年大選結果卻使美國“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劇烈地分裂”。

在華盛頓,“‘妥協’將不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

這是11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新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3 字。

轉載請註明: 在華盛頓,“‘妥協’將不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