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關税在經濟、政治和法律上都失敗了。”美國《國會山報》近日刊文,承認美對華貿易戰滿盤皆輸。事實上,這是個從一開始就註定的結果,四年多來層出不窮的證據都證明了這點。
《國會山報》文章標題截圖
2018年3月,當時的美國特朗普政府依據所謂“301調查”挑起對華貿易戰,先後對約36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高額關税,並且揚言“貿易戰好打且容易贏”。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後,延續了前任政府的對華關税政策。但事實表明,這場持續四年多的關税戰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砸得很痛、傷得不輕。
經濟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當初特朗普稱,對華加徵關鋭是為了減少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迴流、增加就業崗位,並説加徵的關税會由中國埋單。但穆迪公司研究顯示,美對華貿易戰中90%以上的關税成本由美方承擔。彭博社指出,對華加徵的關税大幅增加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也未能重振美國的製造業。
不僅如此。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1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增加14.5%,達到3553億美元,是2018年後的新高。另有相關研究顯示,對華貿易戰讓美企損失1.7萬億美元市值,失去近25萬個就業崗位,每個家庭年均開支增加近1300美元。美國前駐新加坡大使戴維·阿德爾曼指出,“貿易戰不但沒有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還像‘迴旋鏢’一樣反過來傷害了美國經濟”。
與此同時,美方在政治上的盤算也落了空。按照特朗普的計劃,是想用關税大棒開路與中國展開“戰略競爭”,維護美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絕對霸權。結果證明,這套伎倆對中方根本不管用。四年多來,中國按照既定的節奏發展,努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鬥爭中維護了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至於法律層面,美方同樣備受質疑。美對華加徵關税援引的是《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發起調查,並可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這嚴重損害了世貿組織多邊基礎,遭到國際社會口誅筆伐。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貿易問題專家鮑恩批評説,美國採取301條款是“流氓行動”。
毫無疑問,美國對華關税戰滿盤皆輸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但如何吸取教訓,考驗着華盛頓政客的智慧。
首先,他們必須意識到,違背經濟常識、市場規律的蠻幹是行不通的。拿中美貿易逆差來説,這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總值同比增長12.7%,美國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增長26.1%。這些都説明,中美合作的本質是互惠互利,試圖以行政力量強行改變經濟規律是螳臂當車。
其次,用所謂“政治正確”來誤導對華政策,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當前,美國通脹飆升至40年最高點。壓力之下,拜登政府多次放風要取消對華加徵的關税,但遲遲沒有落地。《金融時報》認為,中期選舉前拜登不希望因減免關税而顯得“對中國太軟弱”。如果為了顯示“對華強硬”而不敢取消加徵的關税,這是短視的政治算計,損害的是美國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
此外,四年多的對華關税戰表明,在國際關係中搞霸凌是條死衚衕。美國一些政客將極限施壓自詡為“交易的藝術”。但結果發現,中國不是他們以前打壓過的任何一個對手,根本不吃威脅與逼迫那一套。況且,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完全經受住風浪和抵抗風險。如果美國現任政府以為換個工具,就能做到前任想做而沒能做到的事情,那麼事實將告訴他們:這同樣是個錯誤決策,失敗是必然的。
更重要的是,美方要正確地看待中國發展。這幾年,無論是鼓吹“戰略競爭”,還是挑動“全面對抗”,都説明美方的對華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中方已經多次闡明,發展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或者取代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讓本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美國,美國也無法按自己的好惡改變中國。只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是雙方正確相處之道。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被事實一再證明的道理。目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就對華加徵的關税進行下一步審查。無論美方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中方還是那句話: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希望美方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糾正錯誤做法,更不能錯上加錯。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構建“小院高牆”困住的只會是自己,打開大門才能通向合作共贏的未來。
(國際鋭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