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面對孩子受了委屈不作出反擊的行為時,不要再強行制止,仔細的分辨他是真的懦弱,還是格局遠大,不在乎得失。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未來發展上限往往由他的性格所決定,但是孩子看待事情的方式和大人不一樣,所以不能以成人世界的規範去看待孩子,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會做一些“窩囊”的事,或許就是一種可以成大事的做法。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上了學,必不可少的要和同齡人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之間一起學習,一起合作,一起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孩子的優勢和弱勢就很容易體現出來,有效的幫助他們瞭解自己,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從而超過前面的人,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但如果過度的沉迷這種競爭,那麼學習就變換了味道,孩子們只是為了超過對方而學習,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超過對方上,而不是潛心專研課題,這會助長孩子之間的攀比之風,不利於他們進行有效的學習。
而有些孩子,往往不在乎這種競爭關係,不管自己的學習成績怎麼樣,都懂得冷靜的處理。這樣的孩子心中有明確的目標,他不是不競爭,而是更加看重自己的努力,不會對外界有太重的關注,所以在學習上,他們會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擾。
這樣的孩子看似不起眼,甚至常常在生活中被人認為是“窩囊”,沒有上進心,但剖開堅硬的外殼,我們發現他們的內心也比一般的孩子更加的沉穩安靜,所以很容易對一件事堅持到底。
面對這樣的孩子,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堅持做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培養他們的鑽研能力,不必總是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現在的社會不缺圓滑世故的人,而總缺對某件事專一的人。
受到了委屈,不計較眼前得失小孩子思想發育比較慢,在看待事情的時候只會看到一面,總喜歡看重眼前的利益,所以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就會非常的委屈。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明明在好好的記筆記,卻被老師冤枉説走神;明明幫助了同學,卻被反過來毀壞名聲;明明在思考問題,卻被父母説不認真學習。大多數孩子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都會據理力爭,説自己根本沒有這樣,自己的尊嚴是不允許受到質疑的。這種非要討回公道也是有足夠的魄力,將來或許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一番成就。
但是有些孩子,受到了委屈,不會太在乎眼前的得失。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錯,就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不會用別人的認可來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自然就不會花時間用在和別人解釋上。
解釋了還不一定相信,徒增煩惱,還不如用這段時間來好好的提升自己,自己的實力達到某種高度的時候,自然就不會遭到別人的質疑。
這樣的孩子懂得忍氣吞聲,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情商非常高的表現,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受了委屈不作出反擊的行為時,不要再強行制止,仔細的分辨他是真的懦弱,還是格局遠大,不在乎得失。
與人為善,不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得罪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攀比心的,會相互爭奪自己在乎的東西。雖然他們爭奪的不像成人一樣,充滿了金錢物質,但也很有可能會因為獲取某些利益而損失他人的利益。
在學校裏,他們可能會相互爭奪老師對自己的喜愛,同學中的受歡迎程度,在家裏,如果是獨生子女還好説,一旦有兄弟姐妹,就可能相互爭奪父母的寵愛,雖然他們年紀小,但正因為如此,對事物的認知沒有深淺,很容易因為強烈的嫉妒心而引發災難。
而有些父母面對孩子想方設法獲取自己利益的行為,採取支持的態度,在他們眼中,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殊不知在現今這個社會,只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心,靠着損害他人的利益來幫助自己是一種會遭人厭棄的行為。
所以如果父母再看見孩子認真努力做自己的事情,顯得有些畏手畏腳時,不要説他們“窩囊”,他們這種做法雖然有些古板,但卻是光明正大的獲取自己利益的行為,值得鼓勵。
培養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家長們的態度經常會和孩子的行為發生衝突,這時父母不要忙着糾正孩子的行為,也要嘗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到底是誰做錯了,有些我們認為“窩囊”的行為或許會成為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