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撰文 / 朱 琳

編輯 / 張霖鬱

設計 / 趙昊然

來源 / FinancialTimes,作者:JOHN THORNHILL

汽車行業的早期歷史也為我們提供了未來發展的線索。就像在技術革命中經常發生的那樣,先是狂熱的先驅者進行了快速而激烈的實驗,隨後是由更冷靜的公司模式進行的行業整合浪潮。

自1890年代以來,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當時,數十位執着的企業家開創了現代汽車行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他們創立了數百家公司,生產數千種不同的車型。

用一位歷史學家的話來説,這些狂熱的愛好者在一個“劇烈的達爾文主義”的世界中競爭,似乎更寧肯“造汽車破產,也不願靠做其他事情致富”,這一論調在今天再次發出迴響。

但資本密集型大規模生產方式的發展、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競爭。到1950年,汽車行業僅被三家巨頭所主導: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這三家公司的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四分之三。

如今,隨着電動汽車和聯網汽車——或許最終還有自動駕駛汽車——取代人類駕駛的內燃機汽車,汽車行業正再次向新進入者開放。

隨着這場革命的展開,隨着創業型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湧入市場,我們看到了另一輪創意競爭。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最近有70多家初創企業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從汽車製造商、電池公司到充電基礎設施提供商。該公司預測,2021年電動汽車初創市場的投資有望達到16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8%。

到目前為止,新進入者中最成功的,要數善變無常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創立的特斯拉了。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其市值約為6320億美元,超過通用、福特、豐田和大眾的總和。

但如果過去的經歷確實是序幕,那麼,一些較近期的初創企業註定會在過熱的技術主張和生產災難的背景下熄火。

電動汽車公司Lucid首席執行官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表示:“這是在嚴重浪費錢。”他預測,80%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和20%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可能會破產。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儘管如此,這位前特斯拉工程師仍然堅信,在環保需求的推動下,向電動汽車世界的過渡將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快。

Lucid將在2021年晚些時候推出自己的豪華電動轎車,續航里程超過500英里,充一次電就可以從舊金山開到洛杉磯。

“我們正處於一場交通革命的風口浪尖。環境正處於危機之中。世界明天需要數百萬輛電動汽車。”羅林森在6月15日開幕的創業家論壇科技活動上説。

就目前而言,電動汽車市場規模不大,但擴張迅速,受到具有環保意識的政府的鼓勵,並經常得到大量補貼。

數據提供商EV-volumes.com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至324萬輛,高於前一年的230萬輛,歐洲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誰將最終鞏固電動汽車市場,這是一個開放而迷人的問題。許多人押注中國企業將主導大眾市場電動汽車。

谷歌和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將汽車視為“車輪上的電腦”,正加緊在該行業實現自己的雄心。儘管許多傳統汽車製造商起步較晚,但它們現在也在大力投資電動汽車。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通用汽車的願景是創建一個“零撞車、零排放、零擁堵”的汽車市場。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6月宣佈,在客户需求的推動下,到2025年,公司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350億美元。她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們看到所有的電動汽車都得到了異常強烈的反響和積極的回應。”

該行業的夢想是創造一款具有吸引力和可靠的2.5萬美元的電動汽車,克服里程焦慮。正如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蘭·科恩豪澤(Alain Kornhauser)所言,贏家將是那些能夠製造既能吸引普通司機、又能吸引“痞子和卡車司機”的汽車的企業。他補充説:“這完全是關於社會學的問題,而不是技術。”

換句話説,就像歷史上一貫的那樣,由顧客來決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將主導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一些美國人這麼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