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焦慮 遠離“焦慮症”

許多媽媽總是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沒事的時候,總是啃咬自己的手指或者指甲,不啃得流血肉疼“誓不罷嘴”;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天一黑,孩子就攥着媽媽的衣角不肯離開半步;半夜,孩子總是很容易驚醒,告訴媽媽“他是如何如何地害怕鬼怪或者野獸”;當孩子看到一條沒有栓住的狗在他面前奔跑時,會“臉色蒼白、出汗、發冷,身體輕微地發抖”……

其實此時孩子正在體驗着某種情緒,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都有過恐懼、擔憂、焦慮或者羞辱的情緒體驗,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當這些情緒發展為過度的、削弱身體機能狀態的不良情緒時,則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併產生情緒障礙。

Step1:焦慮辨別要細心

焦慮是每個人,特別是兒童經常體驗到的一種情緒,是一種正常的反應,然而當孩子的焦慮程度過高或者泛化,就容易進入異常狀態,將嚴重影響孩子身體、情感、智力和社會性的發展,嚴重的焦慮狀態其影響還會延續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焦慮問題因其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和內隱性,極易為父母和老師所忽視,從而加劇以致惡化。因此父母應當細心辨別孩子的情緒狀態,做一個敏鋭的父母。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在情緒、行為方面有與其他孩子明顯不一樣的地方,或與他自己以前的情緒、行為有較大的出入時,爸爸媽媽可以從孩子的生理、認知、行為這三個方面來仔細觀察一下他是否有焦慮障礙:

1、孩子食慾不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呼吸急促、胸悶、心慌、心跳加快、頭暈、出汗、臉紅、口乾、四肢發冷、便秘、尿急、尿頻等。

2、孩子總是擔心自己會在別人面前做傻事,覺得自己不行。

3、孩子總是有關於鬼怪和野獸的想象,經常表現出非常害怕和擔心。

4、孩子總是害怕自己受到傷害或者自己所愛的人受到傷害。

5、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經常健忘。

6、孩子總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污染”,覺得要發瘋了。

7、孩子總為一些事情擔心或苦惱,而且沒有辦法使自己停止擔心或苦惱,並且經常由於擔心而緊張、不安、發脾氣。

8、孩子總是哭泣或者尖叫,迴避父母的目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3 字。

轉載請註明: 克服焦慮 遠離“焦慮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