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殊車身結構解析-「半承載式」有哪些優缺點?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內容概述:汽車車身結構可分為三類,主力類型為前兩種。

  1. 承載式
  2. 非承載式
  3. 半承載式

對於「承載」車身結構想來汽車愛好者都很熟悉,因為我們使用的轎車、SUV和MPV,甚至很多輕型客車都是這種類型;承載的概念是金屬車身框架承受四大總成,以及內飾座椅和駕乘人員的重量,同時負責承受路面起伏對車身造成的衝擊。

框架式結構的優點非常突出,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輕量化”;這種用鋼板衝壓焊接的是車架,鋼材用量並不是非常誇張,所以中大型車的整備質量也不過2噸左右,普通的A/B級汽車會在1.1~2.0噸之間。足夠輕盈的車身對於發動機動力儲備的要求自然不高,在小排量內燃機可實現理想推重比的前提下,耗油量表現也會比較理想。


「非」承載車身的核心在於“車架不承載”,車身結構中會增加一套獨立存在的底盤;這套底盤由大量的普通強度、高強度與超高強度鋼打造,綜合特殊的結構特點決定了抗扭剛度會遠超框架式車身。

而車身與其他四大總成則是固定在底盤上,實際不安裝車架的底盤都是能開的,那麼這種結構又有哪些優缺點呢?

缺點:鋼鐵鑄就的底盤必然會非常重,相同尺寸的SUV用非承載車身,質量往往會比承載式SUV高300-500kg。汽車的輕量化節油標準大約為“-100kg=0.5L/100km”,所以理論上的耗油量就會高1.5~2.5L/100km。

同時非承載結構的車架要固定於底盤之上,車身高度想當然會誇張一些;過高的車身會加大車輛的轉彎側傾程度,而且還會加大風阻係數,結果則是油耗會更高一些了。

優點:獨立底盤的結構強度是非常理想的,在崎嶇路面行駛時不用擔心頻繁的扭轉會造成車架變形,這就是越野車總會使用這種結構的核心因素。

同時中重型客車和貨車也都會用這種結構,目的自然是以這種“不怕重壓”的底盤,提高車輛的載重能力。凡事都有兩面性,有缺點則必然有優點;不過半承載式結構對於普通乘用車型(涵蓋越野車)而言,基本只有缺點。


  • 概念:車架+底盤=半承載式

普通的非承載式車身的車架,安裝方式總會是通過具備一定濾震能力的柔性方式進行連接,通過懸架傳導的細碎起伏可以有效被過濾,駕乘體驗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即使是皮卡也是不例外的。

但是半承載式結構則不同,車架與底盤是剛性焊接在一起的;那麼這就相當於特殊一些的承載式結構了,只是用這種結構的車型還都定義為越野車,在非鋪裝路面駕駛的感受會很好嗎?

核心問題-為何要用這種方式?原因其實很簡單,還是「輕量化」!通過車架與底盤的集成,以車架的抗扭剛度實現加成,在剛度標準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底盤的剛度需求是不是就能降低了。

在可以降低的前提下則可以降低鋼材用料或標準,對於拉力賽車而言是輕量化,對於普通量產汽車而言則為“輕量+降低成本”!

有些汽車愛好者認為這種結構有多好,其實那都是對於專業賽車而言,一場比賽下來即使車架塑性變形是到報廢也不心疼,但是普通家用越野車是需要考慮換車成本的吧。那麼駕駛這樣一台越野車,相比駕駛非承載式越野車,哪種會感覺更安心呢?

最後再綜合車身的濾震能力,似乎這種結構真的是不理想的;但好在使用半承載車身的車輛幾乎絕跡,目前只有一些被捧得過高的二手越野車還在銷售,是否值得選擇就要自己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