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龍 | 一位土木工程師的人文情懷

華南圭(1877—1961),字通齋,我國著名土木工程師,曾任中華工程師學會副會長和鐵路協會評議。他出生於江蘇無錫,曾就讀於江蘇高等學堂和京師大學堂。1904年公派留學法國,攻讀土木工程,獲工程師文憑。1911年歸國後,通過學部留學生考試,賜工程進士出身。歷任交通部技正、京漢鐵路和北寧鐵路總工程師、北平特別市工務局局長、天津工商學院院長,並在多所學校授課。1949年後,曾任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總工程師。

許明龍 | 一位土木工程師的人文情懷

華先生一生與土木工程和交通建設打交道,是不折不扣的工科生。然而,從今年1月問世的《華南圭選集》(華新民編,同濟大學出版社)中,你會發現華先生不但是一位“文科生”,而且是一位革命青年。他自述道:“予主張個人革命,故未加入團體革命,然而革命之精神,始終未懈。”清末民初,不少中國志士在日本集結,並介紹、翻譯西方的政治與社會學説。華先生雖遠在西歐,思想卻與身處日本的鄒容、梁啓超等遙相呼應。身為一個土木工程的留學生,他卻心有旁騖,把包括《人權宣言》在內的《法國公民教育》譯介給國人,這或許就是他所説的“個人革命”的活動之一。他的革命精神,充分顯露在他為譯文所作的註釋中。例如,在談及此件的第二條時,他在註釋中寫道:“法國專制之時,刑賞出於在上者之喜怒,與今日中國無異,為平民者時虞不測之禍,則安全無有也。如平民者苟有一言得罪上官,朝廷之權勢可任意削奪其財產,則財產之主權無有也。在上者無論如何暴虐,在下者不能與之抗抵,則抗力亦無有也。”華先生寫下這些文字時,是1906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二年,此時中國的帝制尚未推翻。這段議論清晰地表明他對清朝專制主義統治的憎恨,對宣言的讚頌。此時的他,已經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有所察覺。

值得一提的是,華先生翻譯的法國《人權宣言》,是我國曆史上此件的第一個漢語譯本,而且是從法文直接翻譯過來的。比這個譯本稍晚的第二個譯本,則是從法文譯為德文,從德文譯為日文,再從日文譯成中文的一個文本,其準確性與學術價值,自然難與直接譯自法文者相比。

他在評介宣言第六條時寫道:“此條之意,言定法律者國民,行法律者亦國民。所謂同受保護同受責罰者,言無一人能立於法律之外,帝父殺人,皋陶執法,即此意也。”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的思想,躍然紙上。不僅如此,對於司法中的“無罪推定”原則,他明確地表示贊同和支持。他寫道:“罪案未定之前,即使其人確係有罪,仍當以無罪人相待。”他的思想確實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

華先生思想之超前還有一佐證。早在留學法國時,他就撰文提倡改良文字,並創立“改良文字會”,主張使用簡化字和標點符號。他不僅希望身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一體遵守,而且“願邦內人士羣起以善其後,則真前途之幸矣”。除了總體的宗旨外,他還列舉了一些可以簡化的漢字,如牆(牆)、與(與)、礙(礙)、氣(氣)等。這幾個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簡化方案》完全一致。

華先生的“個人革命”行動,絕非侷限於譯述撰文、奔走呼號,更多的是落實在他所從事的職業即城市建設中,也就是“科學救國”。為此他做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工作,其中直接為百姓增進福祉的民生工程,始終居於首位。

就任北平市工務局長後,他便提出市政建設七大任務,“一須將古蹟大加修繕,二須使全市不見灰土……三須使全城有充分之水量……四須有大小干支溝渠……五須擴充電力……六須浚河築閘……七須設科學的技術的極大極完備之遊藝場”。他不是口頭革命派,而是一個實幹家。在他的主持下,打通了北海前門至沙灘的道路,使景山東西兩側得以暢通,這便是至今猶存的景山前街;景山也是經他呈文獲准後由皇家園林變為民眾公園的。他還全力以赴改變了很多衚衕晴天揚土雨天積水的狀況,鋪上了石碴路面,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的出入。此前他還協助朱啓鈐先生,在社稷壇的基礎上,修建了中央公園(即今中山公園)。

他在設計和實施工程時,總是把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放在首位。在規劃香山靜宜園的改建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香山兩項事業,常人視若尋常者,僕視為社會之大事,亦為國家之大事,即貧兒教育及景跡保護是也”。按照常理,規劃一個景點,與兒童教育毫不相干,可是,華先生卻將貧兒教育置於其他事項之先,他為民眾着想的情懷由此可見一斑。他還建議在公園內“宜設棚房,以庇車伕行人等”,提出“北平市內公廁太少,行人苦之,居民亦苦無公廁……公浴亦屬大多數市民所需要”。他還建議籌辦公墓及火化場。總之,他在進行市政建設時首先想到的始終是民生:“宜時時想到日常生活物品之供應,人之所以為人,第一重要之事就是食品供應之難易。”在規劃北平的居住區時,他提出的原則是“一須建築費低廉,二須租價低廉”。此類為下層百姓考慮的意見,在《華南圭選集》中比比皆是,他的拳拳愛民之心,令人萬分感慨。

華先生身兼數職,公務極其繁忙,身居高位,經手的款項亦不在小數。但他嚴於律已,凡事絕不苟且,始終以“廉、能、勤、儉、健五字為個人革命之準繩”。他所説的準繩,不但身體力行,而且要求同事嚴加監督。他以此五字要求自己率先垂範,同時也要求屬下以此各自策勵,還編成偈語,勉勵同事:

君子小人之辨,端在廉與不廉;

進退究何所憑,視乎能與不能;

廉能俱是空名,苟非濟之以勤;

社會財力有限,公私皆應從儉;

吃白食最無顏,力食須先康健。

他要求“工程家應有猛虎一般的建設勇氣,綿羊一般的服務精神”,俾使整個團體清正廉明,充滿朝氣。

晚年,華先生除了繼續服務於工程建設之外,還致力於古籍的縮編,僅現存於國家圖書館的手稿便有多種:《中國歷史撮要》(包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以及《陸宣公全集撮要》《晏子春秋撮要》《三國演義節本》。這些靜靜地躺在特藏室中的手稿,有朝一日若能印行刊佈,不但能讓我們看到華先生國學方面的修養,更是廣大讀者的一樁幸事。



  作者:許明龍

  編輯:劉迪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0 字。

轉載請註明: 許明龍 | 一位土木工程師的人文情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