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哪裏才是安全的家――透視美國紐約公寓樓大火
新華社記者湯潔峯
這是1月9日拍攝的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發生火災的公寓樓。新華社發(郭克攝)
美國紐約市一棟公寓樓本月9日發生的一場大火令人痛心。包括9名兒童在內的至少19人死亡、60多人受傷,現場消防員描述“每層樓裏都有居民倒下”,美媒也將這起悲劇稱為紐約近30年來遇難人數最多的公寓樓火災。
在紐約這樣的世界級大都市,一起火災為何釀成如此大的災難?究其原因,該棟大樓由於供暖長年不足,迫使居民違規使用取暖器而導致失火,而樓內煙霧報警器失靈、缺少逃生梯等設施又加劇了人員傷亡。但進一步探究,這起慘劇更折射出以此樓為代表的一大批美國保障性住房管理不善的現狀,以及美國低收入羣體生存狀況的困境。
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這一人數眾多的羣體生存條件難以改善,多種權利面臨威脅和損害。
1月9日,救援車輛停在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發生火災的公寓樓前。新華社發(郭克攝)
不足的供暖、失靈的報警器、缺失的逃生梯
事發公寓樓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共19層,位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紐約市消防局局長丹尼爾・尼格羅説,據現場證據和目擊者證詞,初步查明火災系因住户在卧室內使用“有故障”的小型取暖器而引發。尼格羅説,這棟樓本身雖有供暖,但因供暖不足,這才導致住户為了給室內“加温”而額外使用取暖器。
起火後,令人費解的是許多公寓內的住户並未在第一時間內逃離。根據他們的描述,這是因為樓內的煙霧報警器經常失靈、時常“報假警”。
公寓18層的一名住户表示,走廊裏的火警每週至少會有兩次無緣無故地響起。而當大火燃起時,人們直到看到煙霧,才相信火災真的發生了,因此很多人錯失最佳逃生時機。
另一名居民説,他最初聽到警報聲時並沒當回事,因為樓內煙霧報警器經常誤報,“早就聽慣了”。等到他想逃時,濃煙已灌入他所在的13層,他只好在原地等待救援。
此外,由於事發樓層通往樓梯間的門及公寓入户門在起火時均為開啓狀態,致使起火後濃煙瞬間灌滿整棟大樓。一般遇到此類情況,人們往往需要藉助外部消防逃生梯才能脱險。但據尼格羅説,由於這棟樓並沒有安裝外部逃生梯,這使得中高層的住户只能走密閉樓梯間,並在逃生過程中因吸入過量毒煙而暈倒,這才最終導致慘重傷亡。
備受忽視的“差錢”保障性住房
此次起火的公寓樓是美國保障性住房項目,住户多數屬於低收入羣體。紐約市長亞當斯證實,許多住户是來自西非國家岡比亞的移民。
無獨有偶。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一棟公租房本月5日也發生大火,造成12人死亡、2人受傷,問題同樣也出現在煙霧報警器失靈、樓體電線老化等方面。
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美國接連發生兩起慘烈的公寓樓火災,遇難者均在10人以上,且事發建築都為保障性住房,這就不得不讓人們重新審視美國的保障性住房到底存在多少嚴重安全隱患。
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全國消防協會曾表示,根據防火和建築規範的要求而廣泛使用煙霧報警器,是美國家庭火災從1980年的73.4萬起減少到2018年的36.3萬起的主要原因,而減少家庭火災所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的最佳辦法就是安裝自動噴水滅火裝置,該裝置可以“控制住97%的火災”。但是,對於許多保障性住房來説,煙霧報警器和自動噴水滅火裝置都只是可有可無的選項。
“幾十年來,美國保障性住房項目持續缺乏資金投入。”代表布朗克斯區的美國國會民主黨籍眾議員裏奇・托里斯説,“我們沒法保證樓內每套公寓或每處公用區域的煙霧報警器都是好的,就連公共區域的煙霧報警器都難説。布朗克斯區的很多建築物也都沒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因此,與紐約市的大部分公寓相比,這裏的公寓更容易遭遇毀滅性大火。”
1月9日,消防員在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發生火災的公寓樓外工作。 新華社發(郭克攝)
低收入羣體難以承受之“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修・德斯蒙德的《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一書,真實再現了十幾年前美國貧困羣體的生活圖景:在各個光鮮亮麗大城市的角落裏,低收入羣體缺乏保障,租住在與蛇蟲鼠蟻比鄰、暖氣電力説停就停的簡陋住房。即便如此,許多人還需要使盡渾身解數、為租房繳納一大半的收入。而隨着房租日益增長,每年又有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因為交不起房租或拖欠房租而被無情驅逐,一些人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街頭流浪漂泊……
十餘年過去,美國很多人的住房問題很難説得到什麼改善,甚至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房價還接連攀升至創紀錄的高位。追蹤美國20個大城市房價的凱斯-希勒房價指數顯示,自去年7月開始,連續4個月的房價月漲幅包攬了史上增長最快紀錄的前四名,其中漲幅最少的10月都達到了同比增長19.1%的驚人幅度。
與此同時,政府所有或提供補貼的保障性住房更是一屋難求。美國全國低收入者住房聯盟去年的報告顯示,平均每100名低收入租户只能分到37套保障性住房,遠不能滿足所需,而在紐約和費城這樣的大都市,這一缺口更是巨大。
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説,能住上保障性住房已是很不錯的選擇。費城火災遇難者的親友就表示,遇難家庭其實早已意識到他們的住房缺乏安全保障,但他們別無選擇。
“保障性住房是最不受重視的住宅。兩起火災中,人們都是住在他們負擔得起的地方,而不是安全的地方,因為這樣總好過無家可歸。”紐約普拉特社區發展中心代理執行董事莉娜・阿弗裏迪説。
從住房市場現存的種種問題來看,美國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可見一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據其統計,去年第二季度,美國最富有的10%的人羣持有多達89%的美國股票,創下歷史紀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更是直言,美國如今已成為一個“富人有、富人治、富人享的國家”。
在這樣一個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能擁有一個安全和設施完備的家、甚至只是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住所,已成為不少人難以實現的“美國夢”。
(責編:劉葉婷、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