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國為確保滇緬公路的安全,組建遠征軍首次開赴緬甸同英軍一起協同作戰。由於英國駐緬甸部隊此時已經被日軍擊潰,使得緬甸戰局陷入困境。英國當局重心仍然在歐洲,對緬甸的支援也非常的有限。我國此次出國作戰的目的也從保衞滇緬國際交通線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
為了援救被日軍圍困的英國軍隊,我軍第38師被隔絕在緬甸無法回國,史迪威建議這些部隊和英國軍隊一起撤退到印度地區休整。就這樣新38師隨着英國在緬甸的敗軍一起輾轉進入英國控制的印度地區。
英國潰兵在前,他們軍心渙散、軍容不整使得英國駐印度的司令官認為我國的“敗軍”比英國潰兵更加不堪,在他們印象中我國的軍隊還是滿清時期那支腐朽不堪的軍隊。他甚至恩將仇報不顧中國軍隊進入緬甸是為了救援英國軍隊的事實想要上報英國駐守印度的總督要將中國的這支“敗軍”給繳械了。
英國將領的做法下一秒就被直接打臉了,在他準備上報的時候,正在新德里的亞歷山大上將上門找到了這位傲嬌的英印司令官告訴他中國的這支軍隊剛救了他們在印度的軍隊,是救命恩人不能恩將仇報。而英國另一位從緬甸退下來的斯利姆將軍則直接告誡他最好不要和中國的這支軍隊起衝突,因為英印軍隊根本不是中國的這支“敗軍”對手。
斯利姆告訴英印司令官在仁安羌之戰中,英國駐緬甸的軍隊七千多人被日軍用同等的兵力就給包圍了,而且毫無還手之力,而中國的這支軍隊僅僅只用了一千多人就把七倍於己的日軍擊潰並救出了他們七千被包圍的軍隊。最重要的是中國的這支軍隊在救援他們時手上連重武器都沒有。
斯利姆的話讓英印司令官目瞪口呆,他無法想象我軍戰力竟然如此之強。在目瞪口呆之時他不免有些慶幸沒有與我國的這支“敗軍”發生衝突,不然該如何收場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內心深處還有所懷疑斯利姆的話。
事後,英印司令官還專門跑到我軍駐地進行了一次訪問,他發現斯利姆沒有騙他。我新38師部隊與英國從緬甸撤下來的潰軍軍容完全不同,這支軍隊鎮定自若,秩序井然絲毫不像是潰敗下來的。與新38師的軍容相比較,英國駐守在印度的軍隊平日裏鬆鬆垮垮的陣型以及高高在上的樣子根本沒有可比性。
英印司令官意識到這是一支戰力強大的軍隊,是百戰精鋭。他在這次訪問中還發現了中國的這支軍隊對他們也不信任,在英印駐軍的方向也時刻保持着警戒,他十分慶幸斯利姆攔住了他,他沒有對這支軍隊做出什麼過激行動。
中國遠征軍雖然客居英國所控制的印度地區,但是他們始終不卑不亢的行為贏得了英印軍隊高層的尊重,之後美國也着重對這支部隊進行了加強,他們最後被改編為戰力強大的美械部隊,並且在之後反攻緬甸的戰鬥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