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撰文|褚韻文

圖片來源|網絡

買車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花錢提車只是鈔票往外撒的開頭,後期的用車環節中,還會有一張張賬單飛到我們眼前,補充能源、維修保養、都將產生費用,花錢的地方多的是。

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説,車輛的後期成本也是購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很多家用車也將技術成熟、可靠耐用作為了產品賣點,以此來吸引佔到絕大多數的務實消費者。

不過時代在進步,車輛必將搭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技術在帶來新體驗的同時,是否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筆數額更高的開支?

讓人驚訝的賬單

之前有過這樣一種調侃,奧迪的車主在發生剮蹭之後下來先看一眼大燈,在看到大燈沒有問題之後長舒一口氣,名為“燈廠”的奧迪自然在頭燈上面投入了更多技術,自然成本更高維修費更高。

一個大燈上萬的價格確實不菲,其實是和同類價格相比過後,不過隨着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浪潮,一些搭載新技術的產品在發生一些事故之後的成本似乎變得更高了,我們來看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今年年初一台特斯拉modelY出現了一起當方責任事故,車尾右側撞牆,這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事故,一些追尾、併線等事故與其非常類似,於是車主在聯繫特斯拉官方之後得到一個驚人的維修報價。

20萬!要知道這台車的價格也才28萬,這筆維修費用佔到了車輛價格的71%,説實話,這個維修價格真不如就直接換個新車了,不過這種碰撞後的維修為什麼要這麼高的價格呢?官方給出的答覆是車身結構受損。

無獨有偶,近日一台小鵬和別的車輛發生剮蹭,最終的維修費用卻高達上萬,一顆激光雷達就要9000;蔚來車輛前部碰撞後報價3萬。價格高昂的原因是碰撞受損部件當中存在很多傳感器,除了修車身覆蓋件,還要為這些零件買單。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很無奈,此前如果發生一些小剮蹭的處理辦法一般沒大事就是砂紙、牙膏、拋光布,結果現在卻要用一疊疊的人民幣,或許這就是享受科技的代價。

不得不承認,近幾年車輛的維修、配件價格有一個明顯的上漲趨勢,從車輛的零整比來看,此前這一榜單幾乎被傳統豪華品牌所霸佔,不過現在的市場調查來看,新勢力品牌要比豪華品牌還要更高。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零部件外,消費者現在還需要為一些功能提供軟件層面的“解鎖費”,沒錯,就是OTA這個功能下帶來的一些付費功能,像奔馳的後輪轉向角度解鎖、還有寶馬的座椅加熱功能解鎖,你説説,這都跟誰學的壞?

新技術有點“貴”

接下來我們梳理一下究竟都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後期用車成本變高了。

首先,特斯拉的modelY採用了一種新的車身工藝。出於效率和成本問題考慮,特斯拉使用了一體壓鑄車身的工藝,modelY相比model3在後底板處減少了非常多的零部件,像model3為70個,modelY僅為2個。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這樣對於車企的好處很明顯,一體壓鑄直接做出車身結構部件,降低生產複雜度,最重要的是也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時間,對於產品的交付等問題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特斯拉在此後的車身工藝改進計劃當中稱,未來不光車輛後部採用這種製造工藝,在車輛前部與中部也將使用這一這種拼接工藝,若是這樣的話,特斯拉的車輛在未來是不是成了“玻璃車”碰也碰不得了?

況且對於這種新能源車來説,還有車身電池一體技術,不同於目前的分體形勢,動力電池將成為車身結構件的一部分,這一點不光是特斯拉在做,國內也有新勢力品牌在新產品上使用了這一設計,寧德時代未來也將對該技術進行推廣。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減少結構件佔用的空間,進一步提升動力電池的容量,但是這也給一些消費者帶來了疑慮,車身結構是否能夠保證結構強度?發生碰撞後是不是會在車身內產生連鎖反應帶來一系列的結構損傷?

以上總體所反映出來的是車輛使用了越來越多集成化的技術,而小鵬則是搭載的激光雷達增加了維修的成本,其實激光雷達相比之前的價格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説,其遠沒有降到普通型配件的地步。

其次,至於新勢力品牌零件這方面其實很好理解,像我們之前修車的時候,4S店的報價是不是非常高?這時候我們要是去自己找一個修理廠,會發現同樣的零部件價格甚至差了好幾倍,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渠道問題,要不就是零部件廠家的不同。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汽車的很多零部件並不只是品牌方才生產,不過前提是這款車的市場保有量要大,這樣才能平衡成本和利潤,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搭載新技術的車型要不是剛剛入市,要不就是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來促成高保有量。

像蔚來這種新勢力品牌,市場中佔比並不多的車型零部件大多在廠家那邊,很少有副廠零件供消費者選擇,價格如何制定也掌握在廠家手中,這就讓這類產品的後期維修保養價格要遠高於市場中保有量更大的傳統車型。

最後一點就是OTA升級這個用車成本提升,這一點其實很早就被人提到過,這個功能雖然能夠讓車輛常用常新,但是也給了車企更多的發揮空間。

之前買車花多少錢就是什麼配置,但是OTA技術在車上面應用之後,配置這個東西就變得模糊了,我們看到了車企通過OTA給車輛推送新功能,這一點當然是有利於消費者的,但是廠家也可以通過網絡來關閉某些功能。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以奔馳的後輪轉向為例,從機械結構上來説,這台車是具備這一功能的,那麼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是花了這筆錢的,但是從實際使用上來説,消費者卻需要再去花錢訂閲這個功能,而且若是需要這個功能則還要始終為之買單,直到車輛離開己手。

綜上來看,現在有很多的新技術其實讓我們的後期用車成本變得更高了,拋開正常維修保養的費用,賬單的頁數又徒增了幾張。

搞技術,以誰為本很重要

你説新技術好嗎?在獲得好的體驗的時候確實很好,但是就上述提到的一些問題,可能煩惱要更多,這時候我們就要思考,一些新技術誕生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

從消費者的角度,當然都希望新技術是能夠為用車生活帶來便利的;但是從車企的角度來説,新技術或許在節約成本上面要起到更大的作用,抑或是給車企帶來後期更大的盈利能力。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其實從兩個方面來講沒有對錯之分,畢竟有這麼這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放在這可能不是太貼切但是意思大致相近,消費者想要對自己有利的,當然廠家也是這麼想。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如果當你修車的錢幾乎和購車款持平,讓車變成碰不得的玻璃車;當你需要為一些使用頻率很少的零部件買單;又或是新技術之下的續費無底洞,作為消費者來説,會對這樣的品牌有好感嗎?

不配不配,我們可能配不上這麼“貴”的新技術,可能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説,除了不差錢的,想必都敬而遠之了吧。

所以説廠家在推出產品的時候、在進行技術推廣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要有消費者的思維,不要光自己嘴上説好,”脱離羣眾可就危險了”。【iDailycar】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4 字。

轉載請註明: 這筆賬買車時候不知道,後期用車嚇一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