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據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官網消息,王邦佐同志治喪小組發佈訃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政治學家、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原校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邦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8月24日上午8時10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7歲。
遵照王邦佐同志遺囑,遺體捐獻,喪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
王邦佐(資料圖 來源:上海社聯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王邦佐生於1934年6月,湖北省漢陽縣人,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後長期執教復旦大學,曾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和校長辦公室主任等職。
1986年,王邦佐調任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1988年至1996年任上海師範大學校長。
1996年至2000年,王邦佐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兼任《學術月刊》雜誌總編。
王邦佐曾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當年選擇歷史系的原因。他説,我當年考大學,第一志願其實是新聞系,覺得做記者可以揹着照相機到處走,這很吸引我。後來成績不夠,只好選了歷史系。但其實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看歷史,覺得沒有哪個專業像歷史這麼豐滿,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無所不包。歷史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比如你一個國際政治系的學生,能不學歷史嗎?做國際關係,能不瞭解國際關係史嗎?你不懂歷史,怎麼理解現在呢?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月刊文《王邦佐:挑“補課”重擔 為後學鋪梯》,據介紹,1980年,王邦佐與孫關宏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成立了政治學教研室,次年經教育部批准,復旦大學正式招收政治學專業本科生,此後,又逐步招收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0年12月,中國政治學會在北京成立。當時最為急缺的就是政治學研究的專門人才。1981年,王邦佐在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會議上説:“要不然我們來試試看。”
“相比其他地區來説,上海的條件比較好。”王邦佐回憶當時的情形説,綜合考慮上海的師資力量、學術基礎等各方面條件,最終決定將全國第一期政治學講習班委託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舉辦。
這期講習班後來被學術界稱為“新中國政治學的黃埔一期”,它不僅為全國培養了60多名學術骨幹,也積極推動了政治學在全國的恢復和發展。
“可以説,我是一個比較努力的教書匠。”王邦佐説。
據介紹,王邦佐和同事們花費很大力氣制定教學計劃,擬定教學大綱,着手編寫教材。“我們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在編寫教材、工具書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逐步提高。”王邦佐與其他學者合作編撰了《政治學概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政治學》等教材和工具書。其中,《政治學概要》於199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並被全國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級黨校選為教材,多次再版。
王邦佐非常喜歡和年輕人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智慧和新知。他説:“年輕人的成功就是對老師的回報,高徒出名師比名師出高徒來得更貼切些。”
據《中國社會科學報》文章介紹,談及自己的學術研究道路,王邦佐説:“我從農村走出來讀書,靠着不斷積累、不斷摸索,取得了一些成就,這些都離不開很多老同志的幫助和啓發。”復旦大學老校長謝希德教授説過的一句話始終銘記在王邦佐心中——實事求是,留有餘地。“實事求是很好理解,留有餘地是什麼意思呢?”在王邦佐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以為自己的認識或文章就是看到了問題的全部,任何觀點都要留有餘地。
“社會科學研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問題放在當時的環境中進行分析。很多問題時過境遷,人們就無法理解。同樣,我們也不能以今天的標準要求歷史人物,提出超越時代的要求。因此,搞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既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王邦佐説,政治學研究這些年有了很大發展,但問題也很多,還需要大家踏踏實實地搞些研究。
“政事兒”注意到,近年來王邦佐曾多次參加有關活動。
據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官網報道,2014年11月,王邦佐在上海市政治學會2014年年會上作主題發言。王邦佐認為,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憲法確立的領導黨和執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領導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據《光明日報》報道,2015年12月,中國政治學會2015年年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政治學會顧問王邦佐作題為“政治學研究要更多介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的主旨演講。
2016年5月,王邦佐與秦德君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政治學研究亟須關注的四個問題》。文章指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質是實現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這裏有兩個問題必須搞清楚:一是中國已實現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歷史性轉變,但實現有法可依、各項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並不意味着已經進入法治狀態,這只是為法治創造了必要條件;二是實現以制約公共權力為目標的法治之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法治有着特定的規定性,其核心是制約和規範公權力。這是法治作為現代政治文明重要構件的要義。
文章介紹,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要善於從政治的角度看待經濟發展問題。從政治上看經濟問題,是注重從大局看問題,是從長遠和戰略上切實消除阻礙市場經濟發展完善的各種現實障礙。今天,從政治角度分析經濟問題,特別是分析如何消除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性、社會性、觀念性障礙,很有必要。有學者認為,在經濟領域,一個行動、一種習慣、一項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會產生不只一種效果,甚至產生系統性後果。制度決定着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科學性。如果不能形成更加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相應的社會構件,勢必影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引發新問題。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官網 《中國社會科學報》等
“政事兒”(xjbzse)撰稿 / 李京統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