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文/媽寶經,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爸,我媽呢?”

這個對話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

回家如果看到媽媽,我們會説“媽,我回來了!”

如果看到的是爸爸,我們會説“爸,我媽呢?”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在家庭關係中,孩子的媽媽的關係會更親近一些。就像我,也是典型的找媽媽類型,一直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對的。直到又一次給爸爸打電話,本來是因為在微信上聽媽媽説爸爸最近身體不大好,在家休息,於是想着給爸爸打個電話,但沒想到我把接到電話的第一句話是“你等一下,我叫下你媽。”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很心酸,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忽視了爸爸的感受,我很難想象我爸每次聽到我問我媽時是什麼心情......

後來我自己當了媽媽,在經歷辛苦的同時也享受着孩子帶來的快樂和喜悦,同時也體會了一把當初我爸爸的感受。

雖然嘴上抱怨孩子太黏媽媽了,但心裏其實挺開心的。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孩子怎麼突然不跟我親近了

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忙於工作,和她相處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婆婆在帶她。我明顯感覺到,女兒和我疏遠了不少。記得有一次我下班早,於是就早早得去幼兒園接她,沒想到女兒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奶奶呢?她怎麼不來接我?

聽到這句話我頭上就像潑了一盆冷水,想起女兒小時候,一沒看到我就開始到處找媽媽。不止何時開始,她開始不再找媽媽了,有時候加班很晚回來看到女兒睡得很香,心裏既開心又失落。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其實我並不是個例,之前就有讀者私信我:孩子小時候黏我黏得緊,現在卻慢慢疏遠了,我該怎麼辦?

要我説最好的做法是:陪伴。

▶所有的親近都是陪伴的結果

我大學時有一個室友,自主能力特別強。大學四年,我從未聽她提起過家人,每次我們在聊家庭情況的時候她從來都不發言。後來大一放寒假,大家都回家了,她卻獨自留下來打工,暑假不回家我可以理解,但是寒假是有春節的。大年三十那天我邀請她來我家過年,開始她是拒絕的,在我的再三邀請下,她答應來了。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那天晚上我們一起吃餃子,看春晚,我爸媽還給她塞了壓歲錢......

第二天她回去的時候,紅着眼眶跟我説“你太幸福了,我好羨慕你。”

那天路上她跟我説了很多,我才知道她小時候是留守兒童,她爸媽有時候連過年都不回家,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後來爺爺奶奶去世了,她就一個人生活。再到後來爸媽在外面做生意賺了點錢,想把她接到身邊上學,但是她拒絕了。

“我需要他們陪伴的時候,他們不在我身邊,現在我習慣了沒有他們的生活,就不再需要他們的陪伴了。”

所有的親近都是陪伴的結果,沒有付出時間陪伴卻想收穫近親的感情,是不現實的。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長大後跟媽媽疏遠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感情賬户” ,父母也一樣,如果不用心去經營,“感情賬户”遲早有用完的那一天。就像上面説到的我大學室友,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想不跟家人疏遠都難。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小時候跟她很親近,長大後卻疏遠了,其實原因並不在孩子身上。而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真的心疼孩子。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從小和媽媽分開

雖然説“血濃於水”“母子連心”,但是天底下所有的感情都是需要用陪伴來維持的。都説生養之恩大於天,如果只有生沒有養,那這份恩情終將會單薄。其實每個孩子都期待媽媽的陪伴,但是期待多了攢成了失望,失望多了變成了淡漠,久而久而,孩子就和媽媽疏遠了。

媽媽錯誤的教育方式

現在是一個“拼娃”的時代,寶寶孩子獨自裏的時候,媽媽就開始為寶寶的未來規劃了。上學後更是各種補習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甚至有些媽媽堅信“打擊式教育”,孩子但凡有一點做的不好,就開啓“打罵”模式,而且寶媽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變得和媽媽的關係疏遠起來。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對媽媽的暴躁脾氣感到厭惡

媽媽的脾氣也會影響孩子的親近程度,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媽媽本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但是有些媽媽在孩子眼中卻是晦暗的。

特別是脾氣暴躁和大吼大叫的媽媽,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厭惡,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影響孩子的性格走向自卑和暴躁的極端。

拓展閲讀:高情商的媽媽這樣處理親子關係。

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我一直在強調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陪伴並不是在孩子身邊就行,而是要高質量的陪伴。陪伴的過程中和孩子平等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和媽媽最好的關係應該是“知己”的關係。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愛

很多父母鼓吹“打擊式育兒”,對孩子各種訓斥,最好還要來説一句: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卻感受不到媽媽的愛。

最好的做法是,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孩子,適時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在他遇到挫折或者受欺負時,媽媽要站的他身邊安慰,讓孩子明白不管他做什麼,身後都有媽媽。

不缺席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

即使工作再忙,媽媽也不要缺席孩子的重要時刻。比如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獨立睡覺、第一次上學沒哭......孩子的這些重要時刻媽媽要用心記錄,多年後和孩子一起重温這些幸福時刻,相信是另一番的温情和感動。

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在媽媽的陪伴下快樂成長~

關注「媽寶經」,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贊並分享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點,看完心疼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