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一國魅力,訴諸武力從來不是第一選擇,更多是在於國家的內在文化以及發展機遇。
中國,作為當世僅存傳承最完整的文明古國之一,在經歷近代炮火洗禮之後到今天愈發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願意來到中國定居生活。
盛智文,就是其中之一。盛智文在中國被譽為“蘭桂坊之父”,本是德國人屬猶太人種居於美國,後落户於加拿大,有美加雙重國籍。
在2008年,盛志文卻放棄美加國籍,攜全部家當自願加入中國國籍,這位身價百億的成功商人,為何會選擇中國?
少年奇才
盛志文出生於德國,彼時德國正處在戰後重建的經濟大蕭條時代。於是盛智文的父親帶着他們一家子來到了美國紐約,然而在盛智文七歲那年其父親因病去世。
盛志文一家因付不起紐約高額房租,面對生存壓力,盛志文一家又移居到了加拿大魁北克定居。
家裏沒有一個成年男子,頓時所有壓力都壓在了母親身上,盛智文體諒母親的不易,在十歲時便開始做兼職。
他的兼職內容是這樣的;早晨起牀,到郵局送報紙。休息日裏,到餐廳裏打零工,在這兩份工作的收入下,使得他每週可以掙到35加元。
六年時間悠然而逝,此時的盛智文利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輛汽車,成為學校裏第一個給自己買汽車的學生。
十七歲盛志文從學校畢業,加入了一家時裝公司,因為盛志文文願意吃苦且業績卓著,很快便被老闆賞識得到升遷。
十七八歲的年紀,我們大部分人還在學校裏讀書,然而盛智文卻已在一家公司裏獨當一面。甚至到十九歲那年,盛志文主動請願去香港闖一闖。
在後來的訪談中,盛智文表示在來香港之前,他已經擁有不少於100萬加元的資產。且在盛智文的眼中,他認為進入社會是最重要的,原話如下:
“我很早便體會到了投入社會的重要性。我並沒有完成大學課程,我想除非要從事律師、醫生這些專業,否則用不着大學學位。我喜歡做生意,放棄學位寧願要工作經驗。”
不可否認,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而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更是被稱之為“掘金地”。
彼時,國家為了讓香港快速發展實施低税率政策,很多外商趁機湧入,盛志文也搭上了這班快班車。
果斷出手
盛智文來到香港可不是孤身一人來的,他還帶着自己老闆的期待與投資。臨行前盛志文勸服了自己的老闆對其進行投資,使得盛智文剛剛抵達香港之後便有了立足資本。
1975年,盛智文在香港成立了一家成衣貿易公司。憑藉豐厚的家底公司運轉很順利,他將內地與香港的成衣出口到加拿大、英國等歐洲等國家賺取利潤。
雖然當時盛智文年紀不大,但他很清楚自己所呆的歐洲國家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情況,利用商業模式的上的差異,盛智文很快將自己的成衣賣出了利潤,貿易公司走上了正軌。
若一直就這麼經營下去,大概這間成衣貿易公司會越來越大。到了2001年,盛智文卻果斷出手將公司賣給了利豐集團。
公司出手時市場價值已達到22億港元,盛智文的家底憑藉出售公司再一次迅速膨脹。至於為什麼要出手,自然是因為盛智文嗅到了新的商機。
定居中國香港
在去往“掘金地”的快班車上,不只有盛智文,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商人,盛智文在香港奮鬥的這些年也認識了外國朋友。
其中一些美國朋友,就曾經常跟盛智文提到香港酒吧這個問題,説要想去酒吧就必須要去酒店,很不方便。
提到此處,盛智文靈機一動,盛智文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必然要有地標性的產業,美國有蘇豪,加拿大有蒙特利爾,那麼香港也可以有蘭桂坊。
於是盛智文開了一家餐廳名叫“California”。一經開業頓時火爆,後來蘭桂坊越做越大,同時開始進軍內地。除了飲食行業,盛智文化在貿易、地產、影視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2008年,盛智文宣佈放棄加拿大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永久定居在香港。在盛智文眼中,香港見證了他的成長,同時他也被這裏的文化環境、市場環境所吸引。
結語
盛智文的加入並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在見證了中國繁華、穩定、安全之後紛紛要求定居中國,中國國籍也越來越吃香。
最後,再奉上盛智文的經典名言助大家一臂之力,“我認為,工作最重要的是快樂,要熱愛工作,熱愛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