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着屬於自己的情緒,可奈何有些孩子並不是這樣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永遠是麻木渙散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劉女士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狀態很是不好,學習成績下降的很快,而且還總是表現出一副孤獨的樣子。關於這個問題,劉女士也狠狠的教育了孩子,她對孩子説道:“你要是再不好好學習的話,我就揍你。”可是面對媽媽的話,孩子竟然完全沒有一點抗拒的樣子,反而是冷冷冰冰的説道:“哦。”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按理來説小孩子都特別害怕爸爸媽媽發脾氣,可是劉女士的孩子卻表現出一副非常冷淡的樣子,而且似乎根本就不害怕。劉女士感到很好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還是存在的,有很多孩子面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的時候,都會顯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恰巧就是橡皮人效應的出現。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什麼是橡皮人效應?

所謂的橡皮人效應,在王朔的作品《橡皮人》中提起過這一點,覺得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社會人格。這種孩子無痛、無夢、也無趣,對外界的刺激完全不感興趣,而且還刀槍不入。就算是受到了一些表揚,他們也完全沒有變化,榮辱感也幾乎喪失殆盡。

在心理學中也很好的提出了這一點,橡皮人往往會和情感枯竭,個人成就感低畫上等號。而橡皮人效應往往就指的是那些麻木的孩子,對這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都表示出沒有興趣的一面,而這類的孩子一般都是很可悲的。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並不在於少數。不過很多父母都表示好奇,為什麼會引申出這樣的孩子呢?其實往往跟父母有着絕佳的關係。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橡皮人效應?

1.父母的高要求導致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想法,所以説這些父母總是會給孩子提出一些過高的要求。如果孩子一旦沒有滿足這些要求的話,那麼父母就會以最嚴厲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正是因為這樣對待的方式,孩子出現在人生中找不到了樂趣,所以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一定是被動的。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2.與孩子欠缺溝通

還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水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超,他們從來都不跟孩子進行過有效的溝通,他們只會無條件地指責孩子。當孩子跟父母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的時候,他們就會對父母的話產生一種無關痛癢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成為橡皮人的原因。

3.父母過度關注孩子學習

還有一類父母是比較過分的,他們只會在乎孩子的成績。除了孩子的成績,其他的東西他們全然不在乎。而這樣的所作所為,是最有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缺失的。當孩子逐漸感受不到社會所給予的温暖時,他們就會變成橡皮人性格。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所以説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那麼我們到底應該用如何的辦法去避免橡皮人效應的出現呢?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我們雖然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特別優秀,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度。如果説孩子根本沒有辦法達到那個高度,而我們卻非要讓孩子達到那個高度的話,孩子肯定會支撐不住。我們可以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是那麼嚴厲的,這樣的話,孩子才會有自信心去完成一些事情,他們也不容易成為一個麻木的孩子。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2.鼓勵孩子成長

有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對孩子進行一番鼓勵,因為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更加成長。如果説我們總對孩子品頭論足的話,那麼孩子的自尊感就會慢慢的塌陷,以至於他們就會變成一個不在乎自尊的人。而那個時候不論父母説些什麼,他們都會感覺到不痛不癢。

3.暗示孩子要自信

父母也可以通過一些暗示的方式來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千萬不要覺得暗示是一件非常沒有必要的事情,有的時候正是因為暗示的力量,才導致孩子變成了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我們需要不斷的暗示孩子是很強大的人,通過這種善意的謊言是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正向的成長,也可以讓他們很好的脱離橡皮人性格。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以上這三種方式都可以讓孩子迅速脱離橡皮人性格,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要以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只有這樣的話孩子的性格能變得健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變得麻木?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