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日本接下來的首相是否會在對華強硬方面慣性地往遠走,中國都有能力應對其所帶來的挑戰。
日本首相菅義偉星期五突然宣佈放棄參選下一屆自民黨總裁,這意味着他同時放棄了繼續擔任日本首相的機會,日本政壇由此迎來新一波衝擊。由於菅義偉去年9月剛接替安倍晉三擔任首相,眾議院選舉不能晚於今年11月28日,也就是説,他的這個首相任期最多能維持1年2個月,很多人懷疑日本將再次進入首相頻繁更迭的政治動盪期。
菅義偉3日在首相官邸正式向記者宣佈將放棄參選自民黨總裁(圖片來源:TBS)
菅義偉放棄總裁連任選舉,根本原因大概是他感覺“大勢已去”,自民黨內各派實際支持他連任總裁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他調整自民黨高層人事受挫,自知難以玩轉接下來的總裁選舉,只有“激流勇退”了。
擔任首相一年中菅義偉的最大敗筆是抗疫失敗。日本9月1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為20031例,日本社會對新冠疫情的焦慮要比歐美社會高得多,這壓倒了東京奧運會最終相對順利舉行帶給人們的那點喜悦。疫情洶湧,日本經濟不可能不受拖累,菅義偉的支持率已經幾無支撐點。以至於菅義偉星期五宣佈不參選,日本股市大漲。
前外相岸田文雄、前總務相高市早苗、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是自民黨新總裁及新首相的熱門人選。日本困難重重,擺脱困境既缺實際動力,也缺政治團結,新首相肯定不好乾,日本陷入政治新動盪期的預測並非無稽之談。
菅義偉這一年的中日關係很糟糕,它已從2018年被評價為“重回正軌”的高點滑落到今天的深谷。無論誰成為自民黨新總裁併接任首相,中日關係出現“大拐彎”都被認為不現實。這是因為日本國內對華不友好的氛圍日漸濃厚,國際上美國的遏制中國戰略又對日本有很大牽動力,日本內外都沒有推動形成對華新路線的條件。
不過中日力量格局已經歷史性改變了,北京奧運會時,日本的GDP還排在中國前面,2020年,中國GDP約為日本的3倍,這大約是上世紀末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經濟總量差距。再細一點看,中國一年的汽車銷量是日本的5.5倍,高鐵里程是日本新幹線長度的13.7倍。這一切帶動了日本強硬對華政策的地緣政治含義跟着悄然嬗變。
中日中短期內感情上走近看來很難做到了。日本是真服了美國,所以才會連被扔原子彈之仇以及至今被美軍佔領之辱都能自行化解。中國除非形成唐朝時期對日本的全面領先,否則日本不會“服”中國,也短時間內過不去與中國“相互尊重”的坎。日本會有很長時間與中國“彆彆扭扭”。
但日本已經很難再對中國構成根本性威脅,它的長期地位和角色將是“美國的幫兇”,這一點我們要看清楚。我們對日關係要從中日力量新格局的現實出發,準確把握日本社會的對華心態,客觀評估日本的威脅,並由此決定應該如何與這個鄰國相處。
中日經貿合作量很大,這應被視為兩國關係最實質的內容。無論日本誰當下一屆首相,日本對華的強硬發聲是否變多,兩國經貿聯繫的互利性質和規模遭到衝擊的可能性都不大。另外日本挑頭與中國攤牌也不太可能,這些表明中國實際上有很從容處理對日關係的空間。
所以,不管日本接下來的首相是否會在對華強硬方面慣性地往遠走,中國都有能力應對其所帶來的挑戰。中國會越來越比日本強大,從兩國關係惡化中受損更多的肯定將是日本。(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中美氣候合作不能任由華盛頓定義)
此前報道:菅義偉放棄了,日本網友卻更猛了
來源:環球網